跨境電商并不是一個特別新鮮的平臺,目前從京東商城海外購、天貓國際、亞馬遜海外購等平臺采購進口消費品比比皆是。但這些“洋貨”是不是真的就比國內安全靠譜呢?
3月1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針對“海淘”產品監管,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表示,目前對于跨境電商的產品監管主要按照個人自用物品進行,關注有無疫情疫病和有害生物,質量方面由個人負責,“就像從國外買東西回來一樣。”
支樹平說,目前對跨境電商的監管仍在過渡期,質檢總局工作主要放在風險監測上,并實時發布警告給消費者提示,“去年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食品、化妝品監測的不合格率為4.6%”。同時他表示,過渡期結束后如何監管仍在調研,如果納入貨物管理,質檢總局就要從準入到注冊、許可等進行全鏈條監管。
2016年是跨境電商發展最迅速的一年,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6.3萬億元。同時,2016年也是電商的轉折年,從4月8日起,我國實行跨境電子商務零售(企業對消費者,即b2c)進口稅收政策,并同步調整行郵稅政策。新政規定,總價值在5000元以內(含5000元)的個人自用入境商品,不超過8000元(境外不超過5000元)的境外購買及國內口岸免稅店購買的商品,海關都將予以免稅放行。
稅務改革后,跨境電商在2016年也對經營策略做出了相應的調整,而且這一調整保障了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2016年11月28日,國內跨境電商企業的“黑色星期五”活動落下帷幕,交出了各自的成績單:天貓國際用7小時就超越了上年同期全天的交易額;亞馬遜海外購銷售額是上年同期的2倍,并且是當年11月11日的6倍;京東全球購個人洗護、3c等品類的訂單量是上年同期的2倍,保健品類的銷售額實現翻番;洋碼頭交易額超上年同期的6倍。
2015年,質檢總局對通過跨境電商渠道進口的兒童消費品,包括玩具、服裝、紙尿褲、餐廚具、濕巾等,進行了質量抽查,總計抽樣654批,檢出品質不合格217批,不合格率為33%。
中國的“雙11”、美國的“黑色星期五”等創下巨額網絡銷售成交量的信息,時常出現在世界各大媒體。其中,大量禁止進境物及未經檢疫物品也進入了我國境內,檢驗檢疫部門應當承擔什么樣的職責、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如何與海關聯合執法?所以說跨境電商的監管還是很必要。
業內人士稱,相比線下專門零售進口商品的商場、高端超市,電商給的價格的確“誘人”,市民在網購時,安全意識又相對松懈。“其實,跨境電商對銷售商品的質量控制存在諸多問題,一些跨境電商質量意識淡薄,對產品標準要求不清。而作為一種新業態,跨境電商交易較零碎,監管一直是個難題。”對于監督抽查發現的不合格產品,檢驗檢疫部門將針對不合格情形分別采取銷售明示、強制下架、銷毀、退運、監督召回等處置手段。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