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斯在考察了烏干達的皮革業后稱,烏干達很多人寧可選擇進口的皮革產品,也不選國產的,認為國產質量太差。烏干達皮革及聯合行業協會協調員伊曼紐爾(Emmanuel)稱,烏干達皮革生產中原料皮的短缺嚴重阻礙了國內皮革業的發展。
烏干達有7家中型制革廠和一些小型皮革廠,但是這些皮革廠沒有能力生產成品革,只是將生皮加工成藍濕皮。只能將半成品出口到其他國家再獲得成品皮,這嚴重制約了國內的皮革產業發展,而且當地的一些工廠也不能將副產品用作其他用途。
同時他還提到,在烏干達建立成品皮加工廠不僅可以增加皮革產品的產量,同時還將為年青一代提供就業機會。我們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藍濕皮加工階段,而且要多建立一些成品皮加工廠,這將大大增加生皮副產品的收入。
對皮革產品的需求
坎帕拉克拉內(Crane)制鞋和手工藝品公司總經理湯姆稱,據估測烏干達每年購買2500萬雙鞋,其中只有100萬雙是國產的,剩下的都來自進口。他說:“其實皮革可以從魚、雞、蛇和野生動物身上獲取,像一些家禽類山羊、綿羊和牛也可以?!?
據烏干達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烏干達每年生產140萬張牛皮、310萬張山羊皮、68萬綿羊皮。而目前的實際利用率情況為每年120萬張生皮,240萬張山羊皮和58萬綿羊皮。大部分生產出的生皮以原料皮或者半成品的形式出口。
在烏干達的五大制革廠中,只有金賈皮革廠可將生皮加工成成品皮,供當地市場使用。其他的4家制革廠Skyfat制革廠、Novelty 投資公司、詹布制革廠和岡貝魚皮制革廠只能將生皮加工到藍濕皮階段,然后再將這些半成品出口。
潛在的原料市場
生皮-作為皮革的原料皮以及肉類行業的副產品可來自城鎮或者是農村的屠宰品。烏干達當前的牲畜存欄量為1140萬頭牛、340萬頭綿羊和1240萬頭山羊,而牛皮的市場利用率僅為17%、山羊和綿羊占30%;烏干達實際上每年可用原料皮僅達190萬張牛皮、480萬張山羊和綿羊皮。
環境問題
制革廠被指控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棄物造成了環境污染,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缺少變廢為寶這樣的污水處理廠,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大部分的制革廠位于市區中心地帶。
據悉,烏干達不久將建立皮革廢水處理廠,部分皮革將被加工成可食用的產品,或者可以用于其他行業,像制藥。
皮革主要的副產品是膠原蛋白,可以被加工成食品添加劑用于酸奶、膠囊、面霜、甜食和各種膠的生產。其他的皮革產品包括皮革鑰匙扣、裝飾品、皮涼鞋、皮鞋、皮帶、皮包和桌墊。
制革商要對洗過動物皮的廢水進行處理,可將其用于肥料的提煉。
存在的挑戰
電力供應不充分也將影響產品生產以及貿易收入。戴勝鳥制革廠的貿易總監呼吁烏干達的輸電公司能夠給制革廠安裝直達線,以減少電流輸送的耗能。他還提到說,電路負荷量過大,用于生產加工的電力供應不足,利用率太低。
另外一個巨大的挑戰就是屠戶宰殺技術不高,剝皮設備簡陋,他們用廚房用刀來剝皮,影響了生皮的質量。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