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昨天老馮搞的一個投票:亞馬遜創始人要上天了
一千多人投票,竟然78%的828票投了:亞馬遜太難做,希望貝索斯不要回來地球了。
還有好幾個朋友說:投希望貝索斯可以平安回來,是希望貝索斯回來把亞馬遜凍結的資金給安排一下,公司快斷資金鏈了。也有朋友說:希望貝索斯可以平安回來,把亞馬遜的庫容給放一放。
今天有兩位朋友給我發來下圖:
老馮除了做wayfair,也一直在做亞馬遜。我自己的情況是:亞馬遜比起去年幾乎沒增長,但是也沒掉多少。我一直以為是因為我把重心放在wayfair,所以亞馬遜沒增長。沒想到大家的情況是這樣。
eBay我沒做,就不好評價。身邊做eBay的賣家也不多,基本上都是亞馬遜和wayfair了。wish好像大家也不做了。坑太多:
老馮前幾年也被wish坑過不少錢,說起來都是淚。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選品的核心思路:稀缺性。
都說“跨境電商:七分靠選品,三分靠運營”
有的賣家一頓操作猛如虎:選個產品,刨去產品成本、運輸成本有不菲利潤,平臺上這類產品也賣得不錯,想著毛還不錯,就開始一股腦兒準備投入進去。不成想,對于這樣的品類,流量成本完全能拖垮一切。
有個想要入行的朋友給我發來他準備做的產品讓我給分析分析,結果打開1688鏈接一看赫然寫著專供跨境電商我就勸他再看看數據,然后他就給我一通軟件分析說亞馬遜上這類產品賣的挺好,算了一下利潤感覺還可以,瞬間我就像勸他再瞅瞅其他行業。
好產品對于打造爆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新手、或者小賣家來說,選品的重要性幾乎決定了我們的生死。有句話叫做“方向不對,努力白費”,想要在跨境電商混下去、混得好、賺到錢,不深入了解選品是不行的。
對于新入門的以及小賣家來說,選品的重要性幾乎是決定了你是虧還是賺的基本前提,并且還有不少賣家拿著計算器一通算產品成本,運輸成本,甚至是連刷單測評的成本都算了,唯獨沒有想清楚在高度競爭領域,產品的成本可能不算什么,但是流量的成本才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那條惡犬。
大的品類核心競爭的還是流量成本,新手、中小賣家大多產品基礎薄弱,流量成本即肉眼可見地被拔高,一來一去,要是沒有轉化成交,沒能有充足的流量預算,不知不覺就把自己玩成了大玩家們的背景板。這里面還有個硬傷,我們的資金鏈能支撐店鋪跟大玩家一起燒錢嗎?無疑他們的成本只會比你更低。就目前而言,大的趨勢還是的要去深挖垂直類目、做精品listing,選對一個具備稀缺性的類目就更加重要。
要是盲目栽到寡頭品牌的類目里,結局可想而知。不乏有實力、有資源、有技術的大賣家早已攻城略地,做出了自己的品牌。想象一下,剛上架的新品review都還在個位數的時候,頭部大佬們已經3000+,這樣子的轉化率能搞得起來嗎?更重要的是,這種基礎硬傷絕不是朝夕可以解決的,魯莽選品只會導致轉化率、點擊率慘不忍睹,連帶著高昂的廣告推廣成本,一下子就垮掉了。小賣家選品一定要盡量避開壟斷劇透的鋒芒,找到具備稀缺性的好產品,一樣可以把小日過得很滋潤。
同質化的競爭下,你能贏別人的概率就像一個賭徒會贏賭場一樣。創業本身是件科學,有多少人把它當成了玄學還不自知。
物以稀為貴——商業核心價值的終極體現是定價權,而決定定價權的基本要素,是稀缺性。越稀缺,越不可替代,就越有定價權。講個小故事,以前拿破侖用白銀餐具招待客人,而自己用鋁碗。是因為對客人更顯尊重嗎?不是的,真相是因為在那個時代,鋁的煉制技術不成熟,是比銀更稀缺的資源。稀缺才有價值,有定價權。
對于好產品的打磨,離不開自身對市場需求和產品框架的洞察和理解力、對行業和市場機會空間的不斷挖掘和執念,建議新手從下面兩種角度去打造稀缺性的好產品的
第一:挖到垂直細分領域的藍海,做出新的爆款。去年一位朋友從公司辭職自己開發了一類產品,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賺到了三百多萬的純利潤,前段時間跟她聊,要不是她告訴我具體的產品,我都完全想不到,并且是絕大多數人都想不到的東西。
第二:打造有穿透力的優勢,比如外觀。改現有熱銷產品的外觀,建立自己的專利壁壘是最容易的。
市場上,有不少依托優秀的產品嗅覺和超強的市場定位邏輯,越過資源型公司的優勢封鎖線,從邊緣崛起,挖掘出稀缺性好產品,再借助于用戶的熱愛走向市場中心的例子。如果只是盲目的開發產品的話,有極大的可能性今年陷入跟多數賣家同樣的低價拋貨的競爭中但同質化產品競爭下。大搞價格戰、低價清倉求生存的例子也比比皆是。選哪條路?結局是什么樣?其實已經很清楚了。
(來源:跨境電商C14)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來源:跨境電商老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