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時間太碎片化,
凌晨似乎會更有時間記錄一些感悟。
之前想說說東南亞店群和精品垂直店鋪邏輯上的區別,直到現在都品牌路線了還沒更新。所以今天用更全面的主題來闡述。
因為一直都是踐行在東南亞電商路上的因素,游學請教了很多在各層次的東南亞賣家后,也一直在觀察行業平臺等等規則后,基本有以下變化:
賣家行為來看:
大面積放棄店群全品類鋪貨模式,轉戰精品品牌垂直類目,Mall店數量急速增加;品牌意識不斷增強;
服務商市場來看: 現在大家對東南亞海外資源的方向也從“開店-測評-頭程物流-海外倉-回款”逐漸的增加了“海外公司注冊-海外商標-海外合規-退稅-離岸賬戶-本土Mall”等需求;
產品供應關系來看: 供應端也從1688等線上搬運采購逐步變成了產業帶深度合作;
平臺角度來看: mall店不斷在扶持,店群在封殺,之前招商平臺合作的更多是培訓機構鼓勵多開店,現在更多的是深入產業帶動員生產企業主成為垂直類目KA賣家。
以上幾個維度的變化主要原因就是平臺發展階段進階、賣家競爭壓力增大、消費者需求升級等市場必然因素驅動下的一次市場轉型:
東南亞市場的平臺電商發展在從“流量紅利期”轉向“產品紅利期”
什么是平臺流量紅利期:
平臺在進入一個新興市場時期,平臺資本的助力,在訪問流量中新用戶不斷增加,用戶平均消費額不斷增加,而此時平臺的供應端的供應能力的增長低于用戶需求數量的增長,造成了短期的供不應求的供應關系,從而出現了短期的流量紅利期。
造成主要的市場現象: 1、平臺方在賣家端推廣為了快速豐富產品類目和滿足數量的情況,借用于培訓機構,KPI在很大程度上是完成的數量;
2、在平臺方默認下,店群搬貨變成了最快的達到賣家和平臺目的的方式,所以店群充斥;
3、不管是跨境還是本土無貨源模式的店群都迎來了高光時刻。
什么是平臺產品紅利期:
購物的底層邏輯就是滿足用戶對特定產品使用的需求,亞馬遜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電商平臺之一,就是典型的以產品為中心的平臺。滿足用戶對產品功能、審美、質量、性價比等方面的需求。優勝劣汰的時候,產品為中心會快速驅逐流量紅利期的弊端產物,所以才有了上述的平臺對mall店不斷在扶持,店群在封殺,招商轉向深入產業帶動員生產企業主成為垂直類目KA賣家。
為什么會迭代轉型:
這樣的轉型基本成為每個良性平臺發展的必然過程,因為在流量紅利期,比如用戶想買一個“好的杯子”,平臺上會出現各種目的從而經營杯子的商家,價格一個比一個低,雖然說平臺保障了買家不滿意包退的權益,但是依然很難滿足用戶“想買一個好杯子”的購物目的,所以為了滿足日益更新的用戶需求倒逼平臺重視產品性價比和提高對賣家供應能力的要求。
賣家應該如何適應轉型: 1、以產品為中心: 重視產品在功能、審美、知識產權、價格等方面優化能力的成長;差異化競爭,提升自身產品在產品本身的優勢;
2、品牌化的嘗試:
品牌溢價,最終會成為利潤的主要來源;可以從品牌代運營和自建單品品牌開始嘗試(小賣家如何低成本走品牌路線,后期會有專門的分析供大家參考); 3、精細化垂直運營: 不僅僅是在類目上,還有在站點選擇上,深挖用戶需求和培育市場,精細化深耕;
4、重視海外合規:
知識產權、產品認證、海外稅務、回款、店鋪歸屬安全等問題的合規處理;可以找更多的服務商處理。
東南亞的產品紅利期戰爭才剛剛開始,
2021年,
入局即垂直、精品、品牌、合規。
純屬個人拙見,有不同看法歡迎交流!
(來源:跨境大大周)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來源:跨境大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