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7日,聯合國官網發表署名評論文章,題為“中國:貿易巨人的崛起”。文章指出,過去25年間,中國從占全球貿易不到1%的“邊緣人”迅速崛起為當仁不讓的“貿易巨人”。文章尤其肯定了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基石作用。根據列出的數據,2020年中國全球出口比重提升至接近15%,遙遙領先于排名第二的美國。
這篇由總部設在日內瓦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兩位經濟學家撰寫的評論文章指出,中國作為出口大國的崛起是在本世紀初,但其背后起源要追溯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當時,在全球貿易中所占分額尚不到1%的中國啟動了一系列經濟升級和改革措施,并將市場向世界開放。貿發會議的經濟學家認為,世紀之交,兩大互相關聯的事件,讓中國走上了成為制造業強國的道路:其一是全球價值鏈的形成,其二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由此,中國得以充分發揮其作為制造業強國的潛能,向世界各地出口的商品數量迅速猛增。到2010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無可爭議的“貿易冠軍”。
這篇文章還著重指出,疫情期間中國在全球經濟中基石作用進一步得到凸顯。2020年初,疫情剛剛暴發,全球的生產都因中國供應商的供貨影響而出現減緩或是陷入停滯。隨著疫情的控制,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讓出口迅速恢復,在全球貿易整體下滑的情況下,中國一枝獨秀。
聯合國貿發會議兩位經濟學家在文章當中列舉了2020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出口數據,其中國在全球出口中的比重進一步增加,已接近15%。美國名列第二,占比為8.1%,不及中國的6成。德國以7.8%緊隨其后,排名全球第三。其后分別為荷蘭、日本、中國香港、韓國、意大利等。
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貿易沿續強勁復蘇態勢,出口同比增長了近50%,達到7100億美元,與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也增長了27%。
不過文章也指出,中國貿易飛速崛起的同時也引發了國際上的一些爭論,圍繞著政府補貼、貿易配額、知識產權等領域的關切成為爭論的焦點,同時也是觸發中美貿易爭端的主要原因之一。2021年3月,歐盟自1989年以來第一次對中國實施了制裁。雖然如此,中國的出口仍然展現出強大的韌性。過去20年間,中國對于全球生產的重要性持續遞增,覆蓋精密儀器、工業機械、電腦和智能手機等各大行業。
對于中國出口的未來走勢,文章認為,短期中國仍將繼續成為全球主要出口國。但是,中國經濟逐步成熟,將更加依賴國內而非海外需求,出口在國內經濟中的重要性下降;另外,中國勞動力成本正在增加,勞動密集行業的競爭力不如以往,導致生產流向成本更低國家;其次,經濟全球化的阻力正在增強,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政府政策的轉變等復雜因素可能引發經濟“去全球化”,這將影響中國等主要出口國。
(來源:環球時報)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