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marketplacepulse報道,過去12個月,亞馬遜原生品牌已經吸引了資本方超35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其中,價值25億美元的資本投融資及收購是在今年的1-4月期間產生的。(這些資本投入基本是股權和債務的混合。)
另外,考慮到一些公司仍未向市場披露自身資金情況,資本方在收購亞馬遜第三方賣家品牌方面的投入總額應該不止25億美元。收購方既有數以百計的成熟賣家、私募股權公司,也有家族辦公室(指專門為富裕家族提供投資管理和財富管理的私人公司)和個人投資者。
從去年4月至今,資本方對亞馬遜原生品牌收購的投入包括但不限于:
2021年4月,Berlin Brands Group融資2.4億美元
2021年4月,Elevate Brands融資1250萬美元
2021年4月,Thrasio募集1億美元
2021年3月,Benitago Group融資5500萬美元
2021年3月,SellerX募集3100萬美元
2021年3月,The Stryze Group籌集1億美元
2021年3月,Boosted Commerce融資5000萬美元
2月2021年,Elevate Brands募集5500萬美元
2021年2月,Technology Commerce Management (TCM) 融資2800萬美元
2021年2月,Unybrands籌集2500萬美元
2021年2月,Valoreo籌集5000萬美元
2021年2月,Branded籌集了1.5億美元
2021年2月,Thrasio募集7.5億美元
2021年1月,Berlin Brands Group投入3億美元(用于亞馬遜原生品牌收購)
2021年1月,Razor Group 融資1200萬美元
2021年1月,Cap Hill Brands募集1.5億美元
2021年1月,Thrasio募集5億美元
2020年11月,SellerX募集1.18億美元
2020年11月,Heyday融資1.75億美元
2020年11月,Razor Group融資3000萬
2020年11月,Heroes籌集了6500萬美元
2020年10月,Perch籌集了1.235億美元
2020年9月,Boosted Commerce融資8700萬美元
2020年8月,Razor Group融資500萬美元
2020年7月,Thrasio募集2.6億美元
2020年4月,Thrasio籌資1億美元
2020年4月,Perch籌資800萬美元
目前,市場上活躍著50余家亞馬遜原生品牌(/店鋪)收購商。其中,Thrasio、Heyday、Perch、Boosted Commerce和Cap Hill Brands等是體量在美國排名前列的公司,除了在美國,不少公司在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以色列、新加坡、墨西哥、愛爾蘭、比利時、芬蘭和加拿大也有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
這些公司籌集的資金及為收購所支付的利潤乘數(profit multiples,利潤乘數指利潤對銷售額的倍數關系。通常可用它計量企業的價值。利潤對銷售額的比率越高,說明企業的價值越大,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企業價值計量標準。)雖然很吸睛,但這卻并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表面上看,以上提到的公司似乎是典型的私募股權投資者,但實際上,它們更像是電商運營商——它們不僅僅是投資者,更是供應鏈、亞馬遜平臺方、營銷、采購、品牌等方面的專家。
起初,這些公司以低(利潤乘數)收購亞馬遜賣家的店鋪或品牌,且通常是通過賣家的listing及銷售、采購記錄對其進行估值的。被稱為“聚合商”的收購商們募集的資本基本都用于買入那些能為其帶來盈利收入的資產上,但卻很少關注這些資產的本身所具備的特點。不過,鑒于這樣的模式盈利效果喜人,已經越來越多資本和“聚合商”開始涌入這個市場,并抱有較大的“盈利決心”。但資本的進入,在無形中加大了玩家們的競爭難度,而許多亞馬遜賣家也因為有所謂“經紀人”的介入,學會了“操盤”,導致這一行業的復雜性迅速增加。這一點,從不斷上升的利潤乘數也能看出。
另一方面,“聚合商”(Amazon Aggregators)們還有一項重要的差異化能力——對所收購的亞馬遜品牌進行運營和拓張,并將其帶出亞馬遜這一平臺之外。與運營數百個亞馬遜賣家賬戶相比,從資本方募集的資金似乎會相對容易使用一些。對于很多之前沒有亞馬遜開店或是運營經驗就貿然進入市場的“聚合商”來說,市場的細微差別將是他們盈利的最大障礙。熙熙攘攘的市場中,起碼有十家左右公司因為經驗不足或是判斷不及時最終以倒閉收場。與此同時,資本介入的越多,這一市場也就越受關注,受到關注越多,資本對這一市場的投入就越多。另外,除了尋求在亞馬遜上有自有品牌賣家進行洽談收購,還有部分大型私募股權公司對投資其他類型的賣家(如代售商)產生了新的興趣。甚至有一部分“聚合商”把目光投向了在亞馬遜第三方賣家群體中占大頭的中國賣家,企圖找到發展新機。
許多亞馬遜“聚合商”都致力于打造類似聯合利華或是寶潔的亞馬遜本土CPG集團。雖然這是需要長時間打磨的目標,但考慮到這一行業頗受資本青睞,因此,其仍有足夠的資本支撐到讓市場找到他們想要完成的目標。
【帕拓遜20億贖身費背后的故事,盡在亞馬遜老板周刊第54期^^】
(來源:AMZ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