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繼雨果網報道了“阿里巴巴補貼出口商”之后,阿里巴巴于5月13日下午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即日起向國內出口企業發放外貿服務補貼。據悉,出口商通過阿里巴巴旗下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一達通”完成的出口,每出口1美元便可獲得最高3分錢人民幣的補貼,這意味著一家出口企業通過該平臺完成100萬美元的出口,即可獲得阿里巴巴發放的3萬元補貼。
雨果網在新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阿里巴巴一達通的補貼來源于自己的收益,與政府的“出口補貼”不同,更像是在給企業發放紅包,目前出口1美元補貼2-3分錢人民幣,但未來隨著一達通平臺的收益更高,可能還會給予出口商更多補貼。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阿里巴巴給出口商的補貼不禁讓人聯想到APP打車的阿里與騰訊的大PK,但在外貿行業,阿里唱的是“獨角戲”。隨著阿里巴巴“燒錢式”的強勢介入,中國外貿代理行業將出現大洗牌的局面。
未來的補貼金額或更高
阿里巴巴外貿綜合服務事業部總經理魏強在發布會上表示:“設立2分錢與3分錢兩個梯度的補貼金額,旨在鼓勵外貿企業使用‘一達通’線上自助平臺,如果完全用線上服務自助平臺接受服務的企業,就可以享受出口1美元補貼3分錢的補貼待遇,而如果使用‘一達通’人工服務系統接受服務的企業,則享受2分錢的補貼待遇。隨著這個平臺的用戶越來越多,該補貼額可能變成五分、一毛,甚至兩毛,完全有可能。為什么呢?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把服務交給平臺以后,平臺的收益就會越來越大,這個越來越大的背后,它一定是和我們的客戶來分享。”
阿里“補貼”更像給企業發紅包
魏強表示,阿里巴巴一達通的“外貿補貼”與政府為了鼓勵出口而給予的外貿補貼完全是兩碼事。政府的出口補貼旨在通過提供現金或者稅收優惠待遇等手段降低出口商品的價格,使其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出口補貼有三個不足之處:1、有額度上限,超過一定額度就不再補貼了;2 、有增量限制;3、有行業限制,國家鼓勵出口的行業才能享受補貼。而阿里巴巴一達通的補貼沒有以上三個限制條件,是一種無條件的、全方位的出口補貼。
據介紹,阿里巴巴一達通的補貼資金不像國家出口補貼一樣來源于財政收入,而是來源于自己的收益。一達通在服務外貿企業的同時可以積累有價值的大數據,而這些數據可以為各方使用,使用這些數據產生收益將通過補貼的方式發放給外貿企業,因此這是一種利益共享。
阿里巴巴B2B事業群總裁吳敏芝稱,補貼或許是一種委婉的說法,這其實有點像在“發紅包”,旨在將互聯網思維帶到外貿行業,將整個外貿領域里面的交易搬到線上。另外,出口企業在未來不僅可以享受補貼,還可以根據一定的出口額度獲得一定比例的小微貸款。
外貿的“服務紅利”開始到來
雨果網從魏強的發言中獲悉,中國外貿企業在過去二三十年中最常用的交易方式是FOB,即貨物被運到岸邊并越過船舷后的運輸、保險、到岸清關等漫長而繁復的環節全部交由買方去承擔。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出口企業只管生產,而買家承擔巨大的負擔。如今,阿里巴巴一達通提供了一系列的綜合服務,可以幫出口企業提供“門到港”的服務,即廠家將貨物交由一達通后就可以“撒手”了,一達通可以完成物流、通關、外匯核銷等環節的事務,直至貨物抵達買方所在國的港口。同時,一達通以規模化優勢壓縮物流和通關等環節的綜合成本,如此減輕了買賣雙方的負擔。
魏強透露,據統計,在企業出口的諸多成本中,制造成本占65%左右,而物流、通關等流通占了30%左右。據民間的不完全統計,在過去20年,中國制造的成本提升了450%。在物價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制造成本已經很難再壓縮了,然而30%的流通成本上則可以大有作為,可以說是藍海一片。
“過去30年, 整個中國外貿的出口實際上幾乎沒有任何的金融和物流服務支撐,這是問題,但同時這又是我們的機遇。在中國制造紅利逐漸消失的時候,服務紅利一定會來到,而且它不得不來到。因此我們看到,今天一達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的誕生,我們看到當外貿的傳統服務遇到互聯網它會有什么樣的變化。”魏強說。
雨果網了解到,此前很多中小外貿企業各自委托或者親自辦理通關、外匯核銷、退稅等事務,幾乎屬于“各自為政,散步作戰”的狀態,效率和成本不盡如意。而一達通平臺將提供集約化的綜合性服務,大大提高外貿流通效率,同時將大幅度壓縮成本。這無疑使外貿企業又多了一個利潤之源。 魏強認為,一達通的服務不僅可以降低外貿企業的流通成本,同時還可以提升中國外貿企業服務質量。屆時,中國外貿企業拼的不僅僅是價格、質量,它們還可以拼服務,因為中國外貿綜合性服務平臺可以為國際貿易雙方提供高效、便捷、低價的流通服務。
雨果網獲悉,如今,東南亞、印度、孟加拉等國家以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跟“中國制造”比拼價格。在這一過程中國商品尤其是紡織品確實喪失了“大片江山”。不過,隨著中國外貿綜合服務行業的崛起,中國出口企業不僅可以跟外國競爭對手拼價格了,他們還可以拼服務了,這將是使中國外貿企業如虎添翼。正如魏強所說,“在外貿綜合性平臺的支撐下,中國出口企業以后不僅可以做FOB條件下的外貿,還可以做CIF了。”
從事凈水器進出口業務的瀾宇公司總經理劉亮對雨果網表示:“我們從事出口業務多年了,通關、物流、結匯等環節已經耗費了我們太多精力和時間,一達通可提供有一條龍式的服務,這樣就省事很多了。作為出口企業,我們的核心任務在于產品創新、制造,而不是其他的環節。如果將通關、物流、結匯等環節分別委托不同的公司和機構辦理,也很麻煩,如今一達通可以把這些業務都打包成一塊,一次性辦理,這無疑省事很多。”
阿里欲借“一達通”打造外貿生態圈
在新聞發布會現場,阿里巴巴B2B事業群總裁吳敏芝稱:“此前阿里巴巴主要解決信息對稱的問題,而沒有提供更深化、更廣泛的服務。如今我們通過一達通這種模式實現外貿領域的交易現場化。 從一個訂單的合同開始,到預付款,到準備購物、報關、商檢、遠洋運輸、再到結匯、退稅,是一個非常長的鏈條。在過去,這整個鏈條中的信息、數據都是孤立于每一個個體、每一個環節中。由于這些數據沒有變成一個整體的交易鏈條,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反哺出更多的數據。從這個層面講,如果把每一個環節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條首尾相應、互相連接的鏈條,那么阿里巴巴真正開始步入了一個外貿生態圈。”
據介紹,通過阿里巴巴一達通平臺完成報關、退稅、結匯,外貿企業交易過程中的數據能夠沉淀下來,積累下來,這些數據將更為詳實、含金量也更高。與此同時,這些數據將會釋放出來巨大的價值,為中國供應商走向國際發揮重大的推動作用。
吳敏芝認為,外貿大數據可以衍生出信用體系。因為外貿企業通關、報稅、結匯等環節的數據都被沉淀、積累下來之后,將成為了企業的“信用記錄”,大大降低了“信任成本”。業內人士人認為,這些信用記錄是中小企業自身實力的證明,能夠與海外買家建立信任關系,成為一種新型財富。
參加此次阿里新聞發布會的經濟學家巴曙松也認為,大數據的形成,使原本“不可授信”的企業成為了金融機構眼中“可以授信”的企業,使企業更容易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貸到款了,融資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信用體系又推動行業健康發展。信用評價好的企業將獲得更多訂單,使企業可以好上加好,錦上添花。
中國外貿代理行業將引發大洗牌
對于此次阿里巴巴高調補貼出口商,讓很多人不禁想起此前在APP打車行業的阿里與騰訊的大PK。不同的是,在外貿代理行業,阿里巴巴唱響的是“獨角戲”。此前,在原本的深圳“一達通”被阿里巴巴全資收購之后,似乎就意味著中國外貿代理行業將出現寡頭割據的局面。
福建外貿代理行業的一位資深人士13日告訴雨果網,一達通的“外貿補貼”一旦在全國各地實施之后,各地的外貿代理行業將會立刻出現大洗牌的局面。
“首先,死掉的肯定是一些中小出口代理公司。現在行業內有許多外貿公司兼營進出口代理,這些公司以代理為主,自營出口為輔,有些甚至是完全不自己出口,專做代理服務。這些實力不雄厚的外貿公司將會很快退出市場。其次,一些國營的老外貿公司,例如各地的輕工、五礦之類的大型外貿公司,其出口代理業務也將遭到巨大沖擊。事實上,這些國營的外貿公司,有很大部分的出口額來源于出口代理,但即使是這些老牌的代理公司也經不起阿里巴巴一達通這種‘燒錢’式的沖擊。”該人士說。(文/雨果網 吳以輝)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