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黑死病”,2003年的“非典”,再到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本以為人類對傳染病或是自然災害已經“駕輕就熟”,新冠疫情向全球性蔓延和擴散的速度卻給人當頭棒喝。歷時一年,全人類仍受疫情困頓,所到之處,目擊所及都是疫情滲入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印證。
Zenith近日發(fā)布了“社會熱點事件對‘人口&消費者趨勢’和‘人文趨勢’影響”的分析報告。疫情還在延續(xù),更是成為了賣家們的“關鍵詞”。以下是Zenith以英國為原型數據透視的成果。
消費類型和生活習慣的的變遷
Zenith對易受社會事件爆發(fā)而改變的生活習慣做出了一個梳理,從左往右分別:
●更換手機運營商
●更換銀行賬號
●更換保險人
●開儲蓄賬戶
●繳納養(yǎng)老保險
●點外賣
●購入新車
●去健身房
●改變飲食習慣
●改變形象
●裝修/擴建房屋
●節(jié)假日出游
●培養(yǎng)新的興趣
●消費
●開啟新挑戰(zhàn)
●追求長足發(fā)展
●做超脫日常的事
●投身慈善
●不在此限
對比2020年2月份與7月份數據,得出了受疫情影響下人們生活習慣的變遷,從左到右依次:
●點外賣(+155%)
●培養(yǎng)新的興趣(+106%)
●改變飲食習慣(+56%)
●裝修/擴建房屋(+55%)
●投身慈善(+37%)
●更換保險人(+19%)
●更換銀行賬號(+18%)
●繳納養(yǎng)老保險(+13%)
●消費(+9%)
●開啟新挑戰(zhàn)(+3%)
●做超脫日常的事(+1%)
●改變形象(-3%)
●開儲蓄賬戶(-15%)
●更換手機運營商(-23%)
●去健身房(-43%)
●購入新車(-47%)
●節(jié)假日出游(-49%)
Zenith的調查顯示,疫情封鎖期間由于通勤,娛樂和出游費用的減少,有些家庭甚至能省下25%的支出;10%最省錢的家庭每星期能省下350磅;12周的時間能省下4000磅。
(圖片封鎖前(藍色)和封鎖期間(灰色)生活開銷占比。)
在疫情期間積累財富的人大多是有活力,在職,坐享中高收入的年輕人。下面對他們的消費類型做一個分析:
●“輕奢型”(22%)—中高型收入人群,愛好養(yǎng)生,經紀蕭條在所難免,但對未來持樂觀的心態(tài),舍得對自己花錢。
●“不為所動型”(47%)—顧名思義,錢原來怎么花,現在也怎么花。
●“經濟適用型”(19%)—砍掉部分開銷,努力穩(wěn)住目前的營生,試圖恢復到疫情前的經濟狀況,力求穩(wěn)妥,心態(tài)最好。
●“財政緊縮型”(4%)—受教育程度最低,失業(yè)率最高。活在上頓沒下頓的恐慌中。
●“絕地反擊型”(8%)—年輕,在職,但日常就是買買買,經濟狀況堪憂但是重在樂觀積極。
Zenith預測,“輕奢型”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在未來有增無減。45%的受訪者認為疫情過后他們的消費模式也不會發(fā)生改變,但會有目的性得選擇商品。62%的人表示他們會選擇對社會有良性反饋或是自我感覺好的產品,42%的人則表示他們愿意多花錢買國貨。
51%的人表示,會忠實回歸疫情前的生活。25%年紀在30-59的人可能會延續(xù)疫情時期的生活習慣,相較于20%年紀在18-30和18%年紀60歲以上的人的占比是最高的。
表示會恢復到疫情前的生活的人中,獨居占比13%多于混居的9%,低收入占12%多于高收入的6%,家中有小孩子的占比10%多于家中無小孩子的5%。
(“1”代表生活會回到疫情前;“7”代表生活徹底地被疫情改變)
調查還顯示,一些人開始嘗試新鮮事物:
●42%的人開始觀看線上直播;
●30%的人開始做飯;
●20%的人開始聽線上直播;
●8%的人開始聽博客;
●6%的人變身成為up主;
疫情期間人們花在以上5個領域的時間分別增加了10%,31%,7%,10%,27%和9%。
另外,一些疫情結束后的決心:
●40%的人會繼續(xù)健身;
●26%的人會“常回家看看”;
●24%的人會更多得關注新聞時事;
●20%的人會堅持刷劇;
●20%的人會接著開直播;
2、“人在社會漂”
疫情期間出于社交隔離的需求,一部分人被迫開始了居家辦公。相比10年前,居家辦公的人增加了43%;60%英國的年輕人目前正在遠程辦公;26%的人表示會在疫情結束后繼續(xù)在家辦公。
據調查顯示,居家辦公不僅能省下一筆“巨款”,2/3的人還表示在家辦公的效率更高。
性別歧視,零薪酬經濟,共有責任以及社會公平,長久以來被詬病的社會問題在疫情期間集中爆發(fā)出來,順理成章地推動了居家辦公。
宅在家里的時間越來越多,舉目四望都是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和空間,出于試圖掙脫現狀和轉換心情的心理驅動,部分人開始大刀闊斧的室內改造,甚至是換住所。很少賣家能想到這一點。
在印花稅減免政策和銀行貸款放寬的推動下,很多消費者瞄準了不動產市場,在疫情中置購一處新的房產看起來有點兒奢侈,但事實上2020年8月份,獲準分期買房的人數創(chuàng)13年以來的歷史新高;9月份提交按揭申請的人數同比去年大約增加了30%;6月和7月,英國鄉(xiāng)村房屋詢盤同比去年上漲了126%,咨詢的買家大多來自大城市。疫情影響下,城市居民“去城市化”,返璞歸真的愿望更加強烈;
總的來說,大約33%的英國人表示,搬家的想法源于居家辦公,其中年輕人的愿景更甚。首席經濟學家表示,2020年年底到2021年年中,房價會大幅度下跌,預計同比下降13.8%。
另外,疫情下,民族主義思潮的抬頭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消費習慣的改變。“本地”,“國產”等成為產品關鍵詞。57%的人表示疫情過去后也會繼續(xù)支持本地產品和當地經濟;41%的人表示會在本地的商超購物;20%的人表示會從本地肉鋪購買肉制品;15%的人表示會購買本地時蔬。
疫情的延續(xù)能夠繼續(xù)刺激線上購物的增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Zenith對未來的四年里,線上銷售額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差額進行預估(圖標里的數據以百萬美元為單位)。抗疫時間的拉長會一再促進線上購物的增長,期間消費習慣也會趨向于改變,當人們對線上購物習以為常,線上購物也將取代傳統購物成為一部分人新的購物模式。疫情這樣的外力作用何時戛然而止不得而知,賣家和平臺要把握住機會鞏固消費者線上購物的信心和滿意度,爭取在疫情后也能保持平穩(wěn)的增長。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疫情的影響無處不在,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夜白頭。或許會感嘆生不逢時,但生活還是要繼續(xù)。接下來的趨勢分析會結合英國本土的政策,像是前文提到的貸款買房政策的放寬和疫情期間出入管理以及封鎖等。小編帶各位用望遠鏡看英國人文趨勢。
1、宅經濟
疫情期間的“宅經濟”可謂是五花八門。“百變網友們”在社交網絡上曬出了生活百態(tài),家居改造成為一大趨勢。把家里改造成健身房,酒吧,電影院,甚至是手術臺。盡管因為疫情受困在家,以上的種種都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一個人潛力或者說一個家的潛力在其中閃耀出的光芒實屬驚喜。生活逐漸以家為圓心,空間改造利用和美化成為新趨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疫情期間有大約65%的業(yè)主或承租人改裝了自己的房屋;
●40%的英國人表示在視頻會議的時候因為自己的“陋室”感受到尷尬;
●Peloton在2020年最后一個季度斬獲109萬的訂閱,同比去年增長113%,總的訂閱人數達到310萬;
●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房地產交易網站的訪問人數增加了28%;
2、“社交幽靈2.0”(Joy of Missing Out,JOMO)
總有人想從紛繁冗雜的世界里掙脫出來,關閉收信,斷開社交網絡,疏離朋友圈......有益身心健康是借口(或者是正當理由),遠離社交活動和人群才是真。疫情煙云籠罩下的“社恐人士”不再需要他人眼里“傷春悲秋”的理由,能名正言順得躲進小世界里,Joy of Missing Out 2.0- JOMO 2.0也由此得名,當然一般人也可能在經受過疫情的考驗后深刻意識到自己“宅”的屬性。Zenith預計,這股熱潮因人而異,但有長足發(fā)展的趨勢;一改出游,快時尚,健身,特定的飲食習慣和社交活動等方面?zhèn)鹘y的“潛規(guī)則”。相關的數據統計包括:
●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表示,今后的娛樂活動都會在家中進行;其中,按年齡區(qū)段劃分,35-44歲的受訪者“宅”得最為積極,占比57%;
●64%的受訪成年人表示會減少或徹底戒掉軟飲料,41%表示會減少飲酒;33%表示會減少紅肉的攝入;
●46%的受訪者表示未來不會強迫自己服從社交規(guī)則;
3、“寵物情人”
有什么比萌寵更治愈的呢?疫情下的英國人為了找個伴兒把動物收容所都搬空了。“鏟屎官”的比例上升至41%,寵物狗的平均價格從888英鎊躍升至1900英鎊(數據來源于BBC)。不光是置購寵物的成本飛升,照料它們的生活起居才是真正燒錢的開始,但貌似英國人樂此不疲。寵物的“擬人化”—這種思維上的轉變使得“鏟屎官們”像對待家庭成員一般“侍奉”著家里寵物們,為它們創(chuàng)建社交賬號,帶它們旅游,甚至是醫(yī)療美容。寵物類產品在未來會品牌化和階層化,或許未來會有品牌商就會打著“狗中愛馬仕”的噱頭招搖過市,寵物究竟是時尚單品還是“人類最好的伙伴”呢?當然賣家只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選品和利基市場即可,參考人類的吃喝拉撒。關于寵物的兩大趨勢介紹到這兒,還有一些先關的資訊:
●谷歌上“dogs for sale”的檢索量同比去年翻了一倍;
●英國政府施行封鎖后的一個月里,狗狗零食的銷量上漲了12%;
●41%的主人帶著寵物出游,自2004年以來,寵物床具的檢索量上漲了80%。
4、品牌粘性
消費者對品牌會有忠誠度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品類不同的角度答案不一。簡單得舉個卡地亞上新和永輝超市上新的例子就能明白。消費者選擇品牌的成因可以形象得稱作是“自動駕駛模式”,簡單得說趨利避害。通過疫情考驗的品牌忠誠度才是真愛!畢竟消費者別無選擇。疫情過后店鋪會重新開張,實體經濟會卷土重來,部分人選擇復舊如初,部分人則有了“新的日常”。以下這些趨勢走向賣家需要注意:
●64%的人表示在經歷巨變后可能會嘗試新的品牌和品類;
●12%的人表示受疫情影響試用了別的品牌或供應商;
●32%的人表示搜索常用的牌子時,搜索框跳出的排名第二的聯想產品(或品牌)往往會成為下一個常用的牌子。
5、逆流而上的“薅羊毛”
貨比三家和“薅羊毛”正如節(jié)儉和摳門一樣,只是在一念之間。如今“薅羊毛”已經不在是什么難以啟齒的行當了,不僅走向光明正大,更是理直氣壯(在這里要感謝Aldi和Lidl)。2020年,不僅是果樹商超繼往開來,銷售額屢創(chuàng)新高,B&M(貝殼穆勒,來自德國家居品牌,有包括揚聲器在內的高端產業(yè)線,也有低端連鎖,B&M Bargains)也收獲了將近30%的增長,并且準備在英國開設45家新店。疫情使得線上購物成為趨勢并逐漸上升為日常,但是消費者也逐漸在摸索“淘寶”的干貨,價格不再是唯一標準,真材實料才是王道。商家們要動一番腦筋“請君入甕”啦。下面是趨勢一覽:
●38%的消費者表示目前正在實施“財政緊縮政策”,24%則表示能省再省;
●60%的消費者表示希望折扣店的品控能像超市一樣;
●37%的消費者表示希望疫情期間商家能提前預告打折促銷活動。
6、底線思維
本以為正值高速發(fā)展的“租賃經濟”會在疫情中遭受重創(chuàng),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疫情反而助攻了一波。消費者如今更注重的不是花什么錢,而是錢怎么花出去。面對附帶例如傭金,手續(xù)費,違約金等的消費,往往會三思而后行。商家要注意給消費者靈活的選擇空間,像是免費取消訂單,自定義生效日期和中止日期,短期租賃等等,注意消費者的底線思維,盡量讓消費者沒有負擔地心甘情愿地把錢花出去,盡管在這個過程中會喪失很多現實利益,但如此良心的好賣家已經在消費者心中留下好印象,殺個回馬槍不是問題。Zenith也對此向英國人發(fā)問,調研成果如下:
●81%的年輕人表示會傾向于購買無條件退票現場活動的門票;
●保險起見,自2020年3月至6月,英國人已經攢下690億英鎊的生活費;
●78%的人表示希望能無條件(無手續(xù)費)取消訂單。
雖然脫歐之后英國不過是個獨立的經濟體,以小見大,舉一反三不難窺見2021年整體的消費趨勢。當然,賣家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選品,調整listing還有清庫存等等事宜。未來已來,亙古不變的是變化本身,賣家,消費者,平臺之間聯系會越來越緊密,究竟誰是趨勢的造就者呢?只有明年才能知道啦~
相關推薦:
(來源:歐洲電商參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