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外貿中盲目的“價格保護政策”,同時也說說大家應該注意修煉的一些內功。
Sam,一直有個客戶的跟進問題比較困惑。
事情是這樣的,我一年前發了開發信,聯系上了某國一個對口公司 A 的采購,然后寄過樣品。
樣品檢測也沒問題,報了幾次價格,但是客戶那邊就遲遲沒有要進一步推進合作的意愿。
對方遲遲不下單子的原因是嫌價格貴,所以不打算合作。
我這邊價格下不來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公司的業務主管在給該國的一個大客戶 B 供貨。
由于 B 公司的訂單比較多,所以主管要求我們聯系該國的任何客戶時,一切報價價格上不能比他的客戶 B 的價格低,也就是價格保護政策。
我應該怎么辦呢?
其實這種情況非常常見。
在一些公司內部,經常會有這種類似的同一市場的價格保護政策存在,這種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可以說,這種價格保護政策,是為了保護既有的客戶在目標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政策本身沒有太大問題,問題常常出現在用政策的人。
在實際工作當中,對這種政策濫用的人不在少數。
比方說,在使用價格保護政策之前,你的主管是否弄清楚了以下的這些問題:
一般來說,我們談到價格保護,主要針對的是在一個相同市場上,具有相同商業模式的商業主體。
如果不是相同的商業模式,而硬是套用價格保護政策,未免太過死板和不當。
舉個例子,比如說你們做抗靜電的乳膠指套。
你的主管在和客戶 B 合作,客戶 B 主要是供應到該國各個大大小小的電子廠和光纖通信廠。
客戶 B 由于已經在服務這些終端的客戶方面做了很多年,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客戶 B 的推廣渠道是戶外廣告牌,和在本國的一些知名的電子元器件雜志上做廣告。
你的主管給了客戶 B 一個正常利潤率報價的價格,客戶 B 訂單穩定,量也不錯。(這樣報價是否妥當我們先不作這方面討論)
而你聯系的客戶 A,作為一個每個月都進口幾個柜子的進口商,他不關心終端的客戶服務,他只關心買進賣出。
他需要的是多做一些大批發商客戶,能夠更快地買進賣出,套取中間利潤。
對他們來說,價格幾乎決定合作的可能性。
那么,如果套用價格保護政策,你給客戶 A 報的價格必須 ≥ 客戶 B 的價格。
但是客戶 B 能接受的價格,客戶 A 能夠接受嗎?顯然 90% 不能!
因為 A 客戶,可能年年來參加展會,月月收一堆開發信,甚至中國也有采購 office。
對他們來說,不缺什么供應商。
所以回到我們一開始講的內容。
你是否對客戶有足夠的了解?你知道什么商業模式的客戶利潤最高嗎?你知道什么商業模式的客戶最喜歡壓價嗎?你知道什么類型的客戶你合作起來最舒服等等。
無論外貿還是內貿,回歸到銷售,都離不開探尋商業的本質。
很多業務員把大量精力放在怎么更好地跟進客戶上,過度追求一些郵件技巧和細節,有時候真的是精力和時間本末倒置了。
跟進應該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而且這些屬于我們業務本身的范疇。
為了更好地銷售,我們還需要更多地花精力去了解客戶的商業模式和利益本質。
每個圈子都有不同圈子的規則和玩法,同樣也有不一樣的利潤率。
有客戶供批發商,有客戶供醫院,美容院,食品廠,有客戶供專賣店,有客戶供政府部門,有客戶供大型商超,也有客戶買來再做包裝貼牌出口等等。
比如,有的客戶專門供應到醫院的,這種普遍利潤都是很高的。我有一些客戶是專供 hospital supplies,采購的都是醫院用的東西,沾帶有點政府關系,交的稅收還比別人低。
你說這種客戶讓你去報價,你能和阿里上詢價的進口商報一樣的“刺刀價”嗎?
你要對客戶的類型非常了解。
經常看到很多業務員說“我對 XX 市場很了解,我老客戶經常買的什么規格,什么要求都一清二楚”。
對這些,一般我是持懷疑態度的。
有的人在某個市場上只有幾個老客戶,就說了解這個市場,很多時候都是一葉障目,以偏概全。
你在這個市場上到底做了多少客戶?接觸到了多少客戶類型?你的客戶中有多少是真正能對終端市場有把握能力的?很多也只是純貿易的進口商( trader )而已。
在這個市場行業上沒有足夠的底蘊,客戶基數也不夠,終端市場也不了解,流通鏈上下游的客戶類型很多都沒有接觸過,能說了解市場嗎?
只是一個笑話罷了。
最后,我們回到開始的問題。
對于這種要求該國市場上任何其他客戶的報價都不能比客戶 B 報價低,只是在把客戶往別的供應商那邊推罷了。
即使是同一個市場的相同商業模式的客戶,有時候也不用過分拘泥于所謂的價格保護政策。
憑什么價格不能比 B 報的低呢?如果你擔心既定客戶 B 的不滿,完全可以用實體的內地公司和離岸的香港公司分開來簽合同。
等你所謂的“大客戶”真正大到動輒影響市場的時候,你再去好好考慮價格保護政策吧。
要知道,有的時候因為一些政策,你不去做一些看似小的客戶,或者考慮到所謂的價格保護,但其實這類的客戶總有人去做的。
假如我們引入長尾理論,這些都是你的長尾客戶。
就算你不做這類客戶,你的同行其他的競爭者仍然會不斷供貨給這些長尾客戶。
而這些長尾客戶是在逐漸增長的,漸漸地溫水煮青蛙,在市場上你的所謂大客戶的競爭優勢逐漸不明顯,而選擇繼續向你壓價,甚至可能威脅要更換供應商。
盲目地一味討好大客戶,那樣只會讓你變得更為被動,對客戶的砍價招架不住。
要么再降,要么客戶流失,哪種結果都是對銷售非常不利的。
(來源:料神外貿)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來源:料神外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