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對于大部分人或許很陌生,但只要接觸過電子產品或互聯網,就不可避免的接觸到它。“算法”其實是無處不在的。從最深刻最基礎的數學到最酷最炫的信息科技應用;從最客觀的自然科學,再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社會、經濟行為等等,無一例外,我們就是活在一個被“算法”支配的世界里。
算法到底是什么?
想理解什么是算法,我們可以先設想一個場景。幾百年前,一位青年憑著他對已故祖母如何做面包的記憶,嘗試自己做面包。但是,他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做。他猶豫著開始先將麥子放入沸水中,然后自然是失敗了。這位青年的困境,正是我們都會面臨的情況:遇到某一個問題,卻又不知道該如何解決--我們想著解決方法,去嘗試,反復探索實驗--順便有了一點點意外發現,直至成功……或者失敗。
假設祖母將做面包的方法記錄在了一個烘焙食譜上,食譜有掌握制作面包的烘焙方法。有了這個食譜,不需要什么想象力或是天賦,任何人都可以做面包,也因為另有人“復制”了這些發明并加以改進,創造出更多美味的面包并記錄下來。最終,這些烘培食譜成為了人類遺產中的一部分,代代相傳。
從這個故事不難看出,其實食譜就是一個算法。自人類歷史初期,我們就一直在發明,而算法(Algorithm)是指解題方案的準確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著用系統的方法描述解決問題的策略機制。簡單的說,算法可以幫助你最快速的解決目前你所遇到的問題。
商業類型的轉變
互聯網時代以前,人們所發明的東西都是為了更加便捷的生活,例如照明、汽車、電腦等簡單而中性的工具。當互聯網時代興起后,技術慢慢演變為向人類索取、引誘甚至操縱并從人身上獲利的工具,作為Facebook 的早期投資者羅杰·麥克納米說,硅谷的前50年里,大部分的企業都在制造產品出售給顧客,商業模式簡單而良好。但過去十年里,硅谷最大的公司(某歌)一直在“販賣顧客”獲取利潤。
互聯網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免費產品,FaceBook、微信、抖音、推特,大家都不為使用的社交產品付費。為這些社交App付費的是那些廣告商,廣告商就是社交App的顧客,而用戶成了被銷售的商品。這就出現了一種現象:如果你沒有花錢買產品,那你就是被賣的產品。
算法流量和產品該如何選擇?
算法只推薦給人們感興趣的東西,它并無道德感,它唯一的動力是商業利益,算法的每一個推送,背后都代表著一種商業利益。即便算法可以幫你找到目標用戶、選定流量渠道、發現消費者的特質,然而市場并不會因為40分的產品,而自動讓出一片份額,能夠最直接綁定消費者的,依舊是那些體驗感好、使用便捷和具有品牌知名度的產品。
到底算法帶來的流量只是“術”,能讓用戶習慣使用產品才是“道”,前段時間蘋果發布新產品,有許多分析師預測,蘋果公司市場前景并不是太樂觀,將在中美兩國的市場份額有一定程度下降。
從數據上看,2020年6到9月份蘋果公司營收647億美元,相較于去年的640億美元也不算差。iPhone的銷售額僅為264.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33.62億美元下降了20.7%,雖然iPhone的銷售額大大減少,但其他數碼產品的營收銷售增加了25%,由此可見蘋果生態鏈的強大之處,大部分用戶習慣于蘋果生態系統的安全省心和方便,自然愿意為其買單。
產品的創新是否還重要?
雖然今年6到9月份,iPhone的銷售額僅為264.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33.62億美元下降了足足20.7%,但CEO庫克始終對iPhone 12的銷量信心滿滿,根據產業鏈的消息稱,目前iPhone12已經加單200萬部,蘋果依舊是市場上最熱銷的智能手機,非常有可能成為今年的“年度真香機”!
但截至10月14日收盤,蘋果在發布iPhone12后股價沒有上漲反而下跌。有專家分析稱蘋果新產品的創新力度不足,更多的只是在硬件上的提升,喬幫主曾經說過:“創新決定了你是領袖還是跟隨者”,到了庫克時代,基本上創新就是跟在安卓后面模仿,并且越來越慢,越來越求穩,市場也開始擔心蘋果手機產品前景。
加上創新科技成果使得中國手機產業在國際上越來越有話語權和地位,國產品牌手機的崛起,令蘋果iPhone的吸引力相比以前已不能同日而語,但其售價依然保持著高高在上態勢,這也是用戶流失的原因所在。
(來源:馬郁華_Eva)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來源:馬郁華_E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