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電商還沒有這么火熱的之前。
東南亞國家本土的商品,絕大多數是通過傳統的貿易商從中國批發過來的,貿易商先從中國采購,再在東南亞本土分銷,一層層加價后再到消費者手上。
還有一種形式是代購,通過本土一些網站或個人(類似微商)從中國的淘寶、天貓、1688等平臺采購。目前一些電商平臺的前身,可能就是從代購開始起家的,比如新加坡的Ezbuy原來叫65代購。
這兩年東南亞跨境電商開始火了,受影響較大的就是這兩類群體。之于原來的貿易商,原來中國和東南亞之間的信息越來越對稱了,原來的高額的價格很難銷售出去。有的消費者寧愿等一兩個星期,因為他從跨境購買能便宜至少一半的價格。
之于后者(代購),電商平臺直接把貨送到客戶手上,流程更簡單,運費更便宜,時效也不錯(目前普遍可以做到7天左右)。
今天主要來聊聊前者,因為“他們”才是跨境電商賣家們最大的競爭對手。
如果說在新冠疫情之前,傳統的貿易商還不太重視電子商務,那經歷過疫情的他們相信會改變掉原來錯誤的想法。就像今年3月份,一位泰國做十多年貿易的前輩打電話跟我說想做電商,因為他線下的渠道的門店都關了。
這位前輩我去年就認識,那時他還不重視電商,但當疫情封城,公司每月有幾百號人要發工資的時候,現實會讓他重新意識到電商的重要性。
電子商務,意味著可以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7x24小時地接觸消費者。只要對方有一只手機,在APP上搜索一下即可。
今年最開始疫情嚴重的幾個月,很多跨境賣家的生意受影響,但其實從本土賣家的數據來看是不影響的。因為中國工廠停工,跨境賣家部門也無法銷售(如菲律賓直接封鎖),本土是誰有貨誰就不愁賣。
有的供應商朋友甚至跟我說,疫情讓他們把前兩年滯銷的庫存都清完了。
傳統貿易商相對跨境賣家的優勢是:本土化的貨源本土化的售后和客服本土化的品牌影響力
甚至他們都未必需要自己做電商,轉而做好供應鏈和售后的支持,由一個個下線代理去銷售即可。
所以跨境賣家的朋友們,不要只盯著身邊的一些同行。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跨境賣家,也不是跨境跑去做本土的賣家。
真正的競爭對手,是傳統的線下貿易商。
與他們相比,另外兩類競爭對手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祝大賣!
(來源:林超聊跨境)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來源:林超聊跨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