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商店的沖擊下,實體商店節節敗退。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扭轉頹勢,實體商家們絞盡腦汁,用盡一切辦法。這不,最近美國實體商家用上了一個新法寶:手機跟蹤技術。商家通過這項技術可以跟蹤顧客在商場(店里)的活動情況,從而獲知顧客的入店次數、在店里呆了多長時間、去了哪個商品區、折扣促銷時顧客是否增加等等。毫無疑問,這些信息和數據對商家來說很有價值,他們可以據此探知顧客的消費喜好,從而調整商業布局,最終賺到更多錢。
然而,這一技術也飽受爭議,一些人認為該技術可能會被不正當地使用,個人隱私會遭到侵犯。
雨果網編譯了澳大利亞媒體《先驅太陽報》發表的關于商場跟蹤顧客智能手機的文章:
如今,商家們開始利用智能手機技術跟蹤顧客在商場和商店里活動。商家們表示,這是一種匿名的跟蹤方法,無法跟蹤具體的某個人,因此顧客不要擔心隱私被侵犯。雖然如此,一些消費者活動家依然持不同意見。他們說,這是一種監視行為,如果商家要跟蹤某個顧客的手機,必須事先通知該顧客并獲得許可。
美國聯邦商務委員會專門在本周三舉行了一場研討會,研究這類新興技術的情況以及它對消費者可能造成的影響。
商家如何通過智能手機技術跟蹤顧客呢?
你的智能手機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識別碼——MAC地址,該識別碼由12位數字和字母組成,可以被wifi和藍牙可以搜尋到。不過,這一識別碼不包含任何個人信息,比如你的名字、郵件地址和手機號碼等具體信息一概未被包含在內。
你的智能手機開機時并開始搜索wifi或藍牙時,會發出一系列的信號,這些信號包含MAC地址之類的信息。商家可以通過店內的傳感器捕捉到該信號,并借此獲知顧客的活動情況,如顧客的到店頻率、在店里帶了多久,甚至還可以知道你在鞋子銷售區是否呆得更久、有沒有去童裝區或體育用品區、是否在櫥窗展示區逗留、是否經過店門徘徊良久卻最終未踏入店門等等。
一些公司專門收集這些“手機位置分析信息”,并提供給零售商、百貨商店、機場等。這些公司表示,他們雖然捕獲了顧客手機的MAC地址信息,但是他們使用“散列法”將這些信息轉化為數字和字母,借此隱藏原始地址,因此這些被收集的數據是以匿名的形式存在的。
商家們拿到這些跟蹤數據后再進行分析,并可以獲知顧客們在商場里活動路線:顧客是如何從一個商店出來又進了另一商店、如何從一個商品區進入另一商品區。商場管理人員從而可以得知哪些商店更受歡迎,哪些商店又受到了冷遇。此外,他們還只可以知道某個收銀臺排隊交錢的隊伍有多長、顧客們還要等多久,或者可以判定打折促銷日里是否有更多的顧客光臨本商場(本商店)等等。
加利福尼亞州手機位置分析公司iInside的CEO Jim Riesenbach表示:“我們所做的事情很有意義,我們是在幫助實體店與網上商店進行競爭。不過,商家們要正確行事,否則傷害了消費者的信任之心,他們會立即反彈。”
然而,一些隱私保護活動者依然質疑這一做法。電子前線基金會高級管理人員舍恩認為,這些以散列法打亂的MAC地址信息也不完全安全。這些信息還可能被跟蹤利用。你偶爾可能想去某些不想讓別人知道的地方,而一些技術比如APP可以跟蹤某個特定的人,這些信息很可能被一個離婚訴訟代理律師或者別人利用。
知名零售巨頭Nordstrom公司旗下有250家店,2012年9月,Nordstrom公司挑選了17家店進行手機跟蹤試驗。Nordstrom公司在這些店門口樹立了一個標牌,告知顧客正在進行的試驗內容,顧客進店時可以選擇關閉他們手機wifi。然而,一些顧客對此提出了投訴,聲稱這一試驗令他們感到不舒服,Nordstrom公司最終不得不于2013年5月結束了這項試驗。
一項AP-GfK調查結果表明,將近一半的美國人對零售商跟蹤顧客信息的行為感到憂慮。年紀越大的美國人越擔憂個人信息的安全性:50歲以上的美國人中有59%以上對此感到極端憂慮;在30—49歲和30歲以下的美國人中,分別有46%和32%的人對此感到憂慮。 (編譯:吳以輝)
【歡迎關注雨果網官方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