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度、孟加拉等國家一度被外資公司視為最佳的生產基地,因為這些國家提供了廉價的勞動力、優惠的外資政策,外資公司一直在這些國家享受著“超國民”待遇,賺得盆滿缽滿。如今,這一情況發生了變化,那么外資公司的下一站在哪里呢?
雨果網編譯了阿聯酋媒體《海灣新聞》發表的有關的文章:在2014年拉開帷幕之際,全世界都關注世界經濟復蘇的前景,而所謂的“第三世界國家”一直以來是(也將繼續是)關注的焦點。
低廉的勞動工資、24/7的生產率、強勁的銷售額以及便宜的產品一度被人稱道;中國、印度、孟加拉似乎成為每一個國際巨頭公司眼中最便宜的制造基地。
不過,這些國家的經濟也在提升,收入不斷增長,現在是否到了這些國家“漲價”的轉折點?如果這已經成為了事實,那么國際公司們要去哪些地方采購它們所需的東西?隨著通貨膨脹加劇以及勞動力供應量下滑,這已經成為了一個難題。
曾經風頭正勁的臺灣身上所發生的故事將再次發生在中國和印度身上嗎?
臺灣是上個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晚期工業化的縮影。臺灣是廉價工業品和IT行業游戲規則的改變者。所有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都記得“日本制造”都是好產品,“臺灣制造”是便宜貨。
相對于日本,臺灣的獨特之處在于普通民眾都樂意主動努力工作并將自己鍛煉成熟練的技術工作人員,同時努力尋求更加便宜的生產解決方案。此外,政府也決意推進經濟發展,臺灣的商品銷售到海外,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上個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晚期,臺灣GDP的年增長率一直穩定地保持在7.5%,此后,雖然臺灣沒有跟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遭受經濟危機的沖擊,但是GDP增長速度下滑到5.4%。
隨著生活標準日益提高,勞動力供應也出現短缺,因而勞動力成本大幅度上漲。在1986年至于2002年期間,臺灣的工業產出占GDP的比重從60%下降到30%。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還有一些,比如,農業和工業部門的失衡、能源和電力供應不足等。
臺灣欲將本地區轉向以資本和技術為導向的經濟發展道路,電子行業和IT行業的大公司看到了它們在臺灣持續性發展的威脅和壓力,因此紛紛離開臺灣,轉移到別處。
中國大陸擁有不計其數的廉價勞動力和原材料,沒有人敢惹惱這一騰飛的巨龍。在1990至2000年,中國GDP增速高達10%,此后這一比率逐年增長。中國致力于產品出口,采取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吸引國際公司進入中國投資。
隨著供應鏈條的擴張,中國致力于提供品種更豐富、質量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了制成品領域的領導者,并實現了經濟繁榮。 2000年,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額達到了1000億美元,如今這一數字已經上升到了2.01萬億美元。中國17%的產品都出口到美國,與此同時,中國還不斷增加對香港、非洲國家和拉丁美洲國家。人們可以預期,中國在未來幾年將與美國匹敵。
然而,如今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日子那么好過了,新公司要想現在進入中國也沒那么容易了。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中國的企業數量已經非常龐大;中國也認識到了自己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商品生產能力,并能夠以低于世界一般水平的價格出售商品;中國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了,制造水平也隨之提升;提高工資和民眾的生活標準成了政府主要的議程;中國政府采取了政治改革,更加優待本土企業了。
IBM和星巴克列屬于入駐中國市場的美國100強公司,它們都感到在中國境內的投資環境變得不那么有利了,由于近年來中國勞動力成本急劇增長,加上政府機關繁冗的官僚主義辦事程序和腐敗滋生,它們的利潤預期在未來幾年出現下滑。
很多在中國的外國企業一直設想著搬回臺灣或者轉移到越南,因為這些地方顯示著良好的投資機會,同時還擁有豐富的勞動力。
此外,印度和孟加拉也可能是選項。印度的工業產出世界第十,服務業產出世界第十五。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印度政府大力實施工業私有化改革,推動了印度消費品制造領域快速增長。服務領域的增長也非常迅速,由于印度擁有大量的能說英語的技術工作人員,因此印度業務外包非常發達,比如IT技術外包。不過,由于印度盧比大量貶值,電信詐騙層出不窮,加之政治選舉導致經濟不穩定,這些因素導致印度的經濟光芒發生了褪色。
孟加拉的情況又如何呢?上個世紀90年代,孟加拉服裝產業展現出積極的跡象,雇傭了本國大部分勞動力,并為GDP貢獻了51%。如今,孟加拉成為了僅次于中國的紡織品世界第二大出口國。然而,近期因工資爭議引發的局勢動蕩促使外國公司開始重新考慮原有戰略。此外,由于近年來棉花供應量下滑,外國公司的采購安排將發生變化。
由于2010-2011年的禁令和緊接而來的市場動蕩,棉花出口大國印度的棉花供應也變得不那么可靠。
那么,現在哪個國家能在市場上保持領先地位?毫無疑問,是中國的新的目的地——非洲。中國和非洲似乎對外資公司可能轉移到海外的威脅熟視無睹,因為它們具有了自我生存的能力。中國與蘇丹、安哥拉、津巴布韋等非洲保持著密切的經濟和政治合作關系,中國在非洲的電信、旅游等行業投入了巨大的資金。
外資公司和各大經濟體越來越重視制造成本的問題,中國似乎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了。非洲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勞動力,比如,在2012年莫桑比克發現了天然氣儲備,贊比亞擁有豐富的銅礦,其農業也是一個尚未被開發的資源。中國已經清晰地認識到這些事實。
中國近期最核心的利益在于與非洲之間構建更加高效的供應鏈。如今,非洲與中國的貿易額已經達到了2000億美元,現在至少有2500個中國公司在30-40個非洲大陸國家進行了一系列的投資,推動了非洲制造業的發展。(編譯:吳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