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諸多自媒體都在談論中美“脫鉤”的問題,主要源于特朗普政府近期的表態:“如果中方在某些方面不正確對待美國,他必定會讓中美‘脫鉤’”。對于中美是否會“脫鉤”以及影響,想必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美元霸主地位
二戰后,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和牙買加體系的建立,確定了美國的美元體系霸主地位,美元成為了黃金等價物,讓美元取代黃金成為真正的世界貨幣。從此,美元就成了國際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國的主要儲備貨幣。
按理說,美元作為世界貨幣,使用的國家越多越好,當然也包括中國在內。要知道美聯儲及財政部每印刷并在海外銷售一張100美元紙幣,就能從中賺到99美元。通過大量發行美元紙幣全球薅羊毛。但是,前提是使用美元的國家,不能對美國美元體系構成威脅,否則美國肯定會把他排除在全球經濟花以外。而中國經濟的崛起,正在微妙的影響美元全球體系。
中國作為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并且還在逐步拉近與美國的差距,特別是近年來亞投行的成效,加快了人民幣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地位提升。這一變化美國政府都看在眼里,而美元作為世界貨幣而言,它的交易需求本身就是其市場價值的來源,一旦被流通性更好的貨幣代替,對于美元霸主地位來說是致命打擊,這也是美國政府“脫鉤”主要因素。
高科技制造業
都知道,近期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力度前所未有,從限制使用安卓系統到芯片封殺,其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壓制中國高科技制造業的快速崛起,通過將中國逐出全球化,抑制中國在全球產業鏈的攀升。
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全球化經濟作用下,特別是高端制造產業鏈分工更加全球化。就拿荷蘭ASML的光刻機來說,一臺光刻機的配件就有10萬多個,能裝滿40個標準集裝箱,而這10萬多個零件,其中90%都是外包制造,零部件也來自全球各國國家。
但是美國想重振制造業,回歸實體經濟已經非常困難,不光是勞動力成本,最重要的制造業的產業鏈結構。既然不能重振制造業,美國就必須把制造業產業鏈分解,分解到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然后這些國家和地區又必須借助美元結算來完成分工,這樣一來,即便美國不再擁有任何制造業,也可以通過美元牢牢掌控制造業產業鏈。
想想如果有一個國家具備全能產業鏈,在國內就可以進行各種產品加工制造,不但可以脫離美元的約束,還能強化本國貨幣的地位,同時美元的談判籌碼能力也將隨之下降。而中國正是擁有全產業鏈能力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
中美“脫鉤”會怎么樣?
物極必反,中美“脫鉤”是雙刃劍。今年3月份,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美財長姆努欽17日宣布,將啟動最高達到1.2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美國又一次采用了“直升機撒錢”。要想這些錢不堆在美國國內,必然帶來更大規模的貿易逆差。當全世界六成的貿易都在使用美元結算的時候,中國和美國脫鉤,只會增加自己的交易成本。
對于美國的企業而言,其生產供應鏈和中國都是密切關系在一起的,如果其中一個鏈條卸掉,整個企業的發展就會不順暢。另外就是企業供需關系,以美國高通公司為例,其芯片不賣給華為,每年將損失80億美金,損失嚴重程度可想而知。另外,在有關數據中顯示,去年全球芯片產值是4183億美元,其中中國貢獻最大,占了超過70%的份額,達到驚人的3055億美元。這還只是美國企業的冰山一角,蘋果、微軟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可以想象一下。
對于中國而言,短期內的打擊是肯定的,如果美國動用他的終極武器—美元,對中國也會造成更嚴重影響,美元它是信用貨幣,美元的結算系統 SWIFT 使世界各國用美元交易的貿易數據都在它的監控之下,即使你獲得美元,美國依然可以通過結算系統,限制你的美元的流動性。當然這只是最壞的想法,以中國目前的經濟體量,美國不是說做就可以做的,畢竟背后牽涉的企業和利益太多太多。
內循環經濟模式
另外,最近非常熱的一個關鍵詞是“內循環經濟”,有必要拿出來說下。(之前凡凡也寫過一篇《內循環,物流的機會還是威脅?》,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下)內循環經濟,簡單說是自給自足,自產自銷,國內生產出來的東西,主要在國內市場消化掉,以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但并不是“閉關鎖國”,最終將形成以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也是規避中美及全球營商環境惡化有效手段。
當然除了內銷循環,還是不能離開國際循環。以一帶一路為例,從2013年提出到現在,已經初見成效,中歐班列規模已經成形,僅成都一站,上半年累計開行936列、41,347車。其更具深遠意義的是:滿車去,滿車回,與歐洲形成緊密的貿易閉環。從長遠看,也改變海權國家對全球貿易的“管控能力”。
結語,在沒有動搖美元霸主地位這塊大蛋糕之前,中美完全“脫鉤”大概率是不現實的,但是就目前形勢來看,中美“脫鉤”方向已經很明確,未來中美在科技、經濟、貿易只會越來越少,相互減少依賴。
(來源:物流葵花)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