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令海運、空運紛紛停航停飛,但國際物流中歐班列各通道保持暢通,為外貿和防疫物資進出口提供了堅實保障。”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規劃發展部主任、國際路橋運輸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林備戰在日前舉辦的中歐班列運營情況分析會上介紹說,上半年國際物流中歐班列的關鍵詞是--新冠肺炎疫情、通道堅挺、運量增長。
“今年上半年,國際物流中歐班列整體運行列數增長30%,達到5122列,加之7月開行列數為1232列,預計今年全年國際物流中歐班列開行將超過萬列。”林備戰說,上半年,國際物流中歐班列各運營主體在加大運量的同時,創新運營模式,集拼出口、集來散走、干支結合、樞紐集散、95306“數字口岸”系統、多式聯運提單試點(鐵路運單物權)紛紛上陣。
疫情期間,中歐班列作為國際物流通道優勢明顯。林備戰介紹說,今年上半年,國際物流中歐班列共運送國際合作防疫物資367萬件,共計2.7萬噸,運貨總量達46.1萬標箱。發運到達國家有意大利、德國、法國、西班牙、捷克、波蘭、匈牙利、荷蘭和立陶宛等,輻射歐洲全境。
相關數據顯示,國際物流中歐班列在過境口岸均呈現增長趨勢。從滿洲里口岸過境的中歐班列總計1523列,其中去程780列,回程743列,進出口貨物運量達892.5萬噸,其中進口貨物800萬噸,同比增長2.4%,出口貨物92.5萬噸,同比增長3.8%;從二連浩特口岸進出境的中歐班列達956列,較去年同期增長34%,發運貨物118.84萬噸,創歷史最好成績;從阿拉山口口岸進出境的中歐班列達2128列,同比分別增長41.39%,進出境中歐班列占總數的53.8%和54.1%,居全國口岸過境量第一;從霍爾果斯口岸進出境的中歐班列達1823列,進出口貨物運量合計25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
22.43%和48.03%。目前,經由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進出境的中歐(中亞)班列線路已達10多條,貨物品類多達100余種,覆蓋國內20多個城市。
另外,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1691列,同比增加674列,增幅66.3%。運送貨物品類由163種增至191種,連通我國14個省區和全球83個國家、203個港口。
從全國各區域來看,亮點諸多。例如,浙江省今年完成全省中歐班列主體運營模式的改革,浙江省海港集團、中遠海運等大型國有企業參與運營平臺,在保持原有“義新歐”品牌運行線路不變的情況下,加大了金華平臺運營范圍和力度。
“上半年,從西安始發的長安號共開行1667列,運量大大領跑全國,較2019年上半年同比增長近200%,運送貨物總重130.1萬噸,是去年同期的1.9倍。”林備戰說。
“成都中歐班列共開行936列。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有7條國際鐵路通道、5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成都全部國際班列累計開行1800余列,同比增長40.9%。鐵路港區外貿進出口額達82億元,同比增長70%;完成運輸跨境電商訂單累計176萬單,同比增長970%。”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發展部總監鄭雙莉介紹說,成都發力于中歐班列模式創新,將中歐班列這一鐵路運輸模式升級為運貿一體化模式,在強化區域輻射能力的同時,促進當地外貿相關產業發展。
與此同時,中歐班列還存在路線選擇與市場開發不匹配、運力緊張、服務網絡有局限、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對于如何克服這些問題,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中國外運供應鏈事業部高級經理周小倩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深化各方合作,促進互聯互通走深走實。這需要通過加快口岸擴能,切實增強歐亞通道承載能力和通行效率;進一步促進通道互聯互通,打造立體化的國際多式聯運網絡;加強溝通協調,打破信息孤島。
二是加強統籌規劃,優化樞紐布局和集疏運體系。在國內逐步形成班列集散樞紐,推動境外班列沿線集散樞紐形成樞紐對樞紐、樞紐節點與干線支線有效銜接的格局。
三是聚焦價值創造,豐富中歐班列產品體系。這就要求中歐班列發展出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尤其是可以培育郵政、跨境電商、冷鏈等班列新業態產品。
此外,多位與會專家認為,中歐班列運行穩定是高質量發展的前提,要進一步加強常態化運營管理。此外,還需要在推動標準化、提升數字化水平、豐富通道多樣性等方面下功夫。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