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裝置(smart device)近年的廣泛流行,“小女孩玩洋娃娃,小男孩玩玩具車”的傳統觀念已被顛覆,兩、三歲幼兒純熟地把玩父母智能手機中的游戲早已屢見不鮮,這種情況對玩具業和家長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雨果網從《路透社》近日的報道中獲悉:由于3歲以下的嬰幼童市場由家長主導,加上中國內地開放一孩政策,業界預期該年齡層玩具市場仍會不斷增長。但5-12歲孩童的傳統玩具市場則受電子產品影響較大,市場正在縮窄且不斷變化。
香港玩具協會主席湯誠正稱:“這幾年電子產品對玩具行業有很大影響,小孩子愈來愈早熟,以前8-10歲的小孩仍會玩玩具槍和兵捉賊游戲,但現在選擇太多了。”香港玩具廠商會常務副長楊子江亦稱,“iPhone、iPad真的奪去了不少這年齡層的生意,這是現實。”
在一家歐洲玩具公司從事項目管理、育有兩名子女的吳女士表示,現年8歲大的兒子幾年前曾沉迷于手機游戲,整天要求父母讓他玩,不然就發脾氣鬧情緒,讓父母非常苦惱。“后來我們逐步替他‘戒’,例如今天玩的時間長了,下次就會縮短。又會經常跟他說整天打游戲會變傻子,不曉得跟別人說話,成績會變差找不到學校讀書,當每個人都這樣跟他說,說久了,他就信以為真,就漸漸沒有再提出要求了。”吳女士說。對于現年僅1歲半的女兒,吳女士坦言,為免重蹈覆轍,她干脆連教育或兒歌類的手機程式也不讓女兒接觸。
香港玩具制造業多年來居于世界前列,但大多數廠商目前仍以代工(OEM)為主。面對電玩和網絡電子游戲的沖擊,加上主要生產基地——中國的工資水平不斷提高,歐美主要出口市場仍在復蘇過程中,港商難以將成本轉嫁予買家,令到經營倍加困難。因此,傳統玩具業必須找尋新的出路。業內人士認為,長遠來說,港商必須升級轉型及積極創新,開拓本身設計和品牌,并嘗試開拓中國內銷市場。比如透過應用程式(App)將傳統玩具與智能裝置結合起來、通過創意行銷將玩具的受眾擴闊至成人等,都是順應潮流又可行的方法。
上周四(9日)結束的香港玩具展中有份參展的森游有限公司展出的新產品“兔兔”,就集手機游戲、絨毛玩偶和觸控玩具于一身,讓玩家通過App飼養小白兔,啟發孩子好奇心與創造力。該產品獲評為今年香港玩具及嬰兒用品大獎的“最佳電子及遙控玩具”。從事塑膠玩具生產的鏗仕實業負責人黃先生表示,盡管電子游戲給小孩子多一個選擇,但傳統玩具不會被淘汰。“玩具依賴造型、立體感強及能握在手中把玩。年幼兒童仍然要可觸摸,能聽到和看到的玩具,實物和在屏幕上看到的影像始終是兩回事。”他說。據悉,該公司近年推出“Track Board”的新產品,在硬殼圖書內頁嵌上路軌,揭開圖書后將上了發條的玩具車放上路軌行走,就是一種集傳統和創新的產品。“我們不想放棄原有的市場,所以通過開發新產品這理由來調高定價,令客戶覺得你情我愿。”他稱。
香港玩具協會的湯誠正則指出,港商要由代工轉至發展品牌中間有一段過程,包括投資及建立設計和市場推廣團隊,盡管困難但好處是肯定的。“因為代工始終有一天會被(買家)壓價到很低,雖然內銷市場要通過不少(產品安全)測試,但香港玩具業有超過60年的制造經驗,對品牌和高質素管理積累豐富經驗,最重要是踏出第一步。”他說。楊子江則建議,港商可以通過授權將傳統玩具與動漫、卡通角色結合,“借力打力”。
中國是世界玩具生產大國,全球約3/4的玩具都在中國生產。但以玩具消費量而言,則仍在幼稚園階段。研究機構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預測,2012-16年全球嬰童玩具零售額年復合增長率為6%,于2016年零售額將達175億美元。目前歐盟是嬰童玩具最大的市場,占全球一半,而美國市場則占四分之一。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銷售額遠遠落后于美國和歐盟,只占世界總額的16%。
“玩具很特殊,與各國文化生活息息相關,不能搬字過紙,好像芝麻街(Sesame Street)在美國十分流行,但在大陸市場多年來仍不成功,就是因為(兩者)文化格格不入。”楊子江說,中國市場是個試驗場,玩具商仍在摸索階段,但這頗富挑戰性。
雨果網了解到:最近傳統游戲玩具再現活力,甚至有擊敗近年來流行兒童平板和高科技玩家的趨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經濟衰退,出于節省開支的目的。其次,游戲類玩具產品始終保持著玩具的本質,以一種傳統的游戲形式存在著。關于傳統游戲玩具市場,業界人士認為前景還是樂觀的,盡管嚴峻,但只要多從孩童角度出發,繼續創新,結合當下科技形式,便會與時俱進,立于不敗之地。(編輯:何志勇)
【歡迎關注雨果網官方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