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印度6年前提出“追趕目標”和“印度制造”計劃以來,其氣勢咄咄逼人,相關熱議也隨之而來:中國制造業的訂單會大規模地被“印度制造”搶走嗎?印度快速發展的經濟會不會給中國企業提供機會?在跨國企業“霸屏”的印度裔首席執行官(CEO)掌管公司后會給印度帶來更多訂單嗎?面對質疑聲,中國出口企業和職業經理人只有充分認識影響“印度制造”競爭力背后的因素,如當前印度勞動力水平、企業特點、國際人才結構和市場機會等,才能運籌帷幄,更有效地預見相關挑戰及機遇。
我們結合多年的工作經歷和思考研究,從國際視角出發,與廣大讀者分享影響“印度制造”的一些觀點,并對中國出口企業提出良好的建議。
印度的勞動力
如果你去印度出差,只要稍微留意就會發現,那里從事服務業的大多是年輕人。從年齡結構上看,目前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相當年輕。印度的勞動力成本仍比較低,尤其是非技術工種。據我們了解,一些稍微富裕的印度中產階級家庭可以雇用兩位全職保姆,每人每月工資約為1000元人民幣。即使是印度大名鼎鼎的IT工作崗位,如果不是專門服務于西方的著名公司,工資也不高。在印度小城市,服務本地企業的IT工程師每月工資約為3000元人民幣。本地制造企業非技術工種每月工資為1000~2000元人民幣,技術工種(包括操作CNC車床)每月工資約為3000元人民幣。
近些年,一些跨國企業為了給其在中國的采購基地找到“備份”和培養競爭對手,一直在加強對印度本土供應商的培養。但從實踐結果看,目前最大的困難仍在質量和交付的可靠性上。我們有一次代表公司專程去印度查驗某個供應商,一進車間,只看到一群質檢工人一邊抬頭看著我們這些來客,一邊使用手里的通止規檢驗零件,完全不看檢驗結果就統統把零件放在了合格區。后來我們才知道,這家印度本地企業有經驗的工人都跳槽去開發區的外資企業了,剛招來的工人經過多輪培訓仍未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也沒有完全掌握工藝和檢驗原理。
未來一旦印度勞動力在數量、結構和成本等方面的優勢真正釋放出來,其在全球制造業舞臺上的地位將不斷凸顯。中國制造企業要想保住優勢,就必須加快向“全面價值提供者”轉型,幫助客戶提高其產品的市場售價,更快地完成市場訂單,降低總運營成本和采購價格。制造企業只有在這4個領域為客戶做出貢獻、解決問題,才能獲得客戶認可,業務才會成功。如果企業只能在某一個領域如價格層面為客戶做出貢獻,那么事實上只抓住了1/4的業務機會。對于只靠價格進行競爭的出口企業來說,在更高的關稅壁壘和其他低成本國家愈發強烈的競爭壓力下,如果不能發展出在其他3個領域貢獻價值的能力,危機四伏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同時,國內企業也應該考慮如何借力印度勞動力數量和成本優勢保持自身優勢。比如,可以采購印度勞動密集型企業生產的零部件(鑄件、橡膠件等)、在印度建廠等。
印度的“Yes”
作為國際買家,和印度供應商打交道,最讓人頭疼的莫過于明明事先說了“Yes”(好的)的事情,訂單下了、定金交了、模具費匯了、交期到了,卻沒音信了。等你郵件發過去,對方理由一大堆,盡管每次都以“Yes, No Problem, Sir”(好的,沒問題,先生)結束,但去現場一看,實際情況大相徑庭。
這和印度數千年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傳統有關系,它們仍然在當代印度人的意識及行為中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印度文化中,絕對尊重意味著絕對服從。如果上級有要求,下級即使做不到,也要毫不猶豫地答應。如果講困難,會被看成是找理由、不愿意全力以赴,即不尊重上級、沒有“教養”和違背社會道德。
因此,針對印度供應商這種不愿意對客戶坦誠問題并在必要時說“No”的情況,中國企業應主動增加詢問和督促次數。在項目成立后,應建立詳盡的行動計劃、指標和日期,定期跟蹤細節,并在關鍵時間節點追問完成情況,而不用擔心供應商是否反感。另外,采購人員一定要和具體執行人員建立信任關系,及時獲知對方的真實情況,一旦有問題,及時和對方的老板有策略地協商。在印度做大型項目,如果你不想在老板面前失去信用,就把交期加個安全系數(30%) 吧。
當然,隨著時間推移,在經歷一些挫折和磨合后,采購人員與印度供應商之間的信任和了解程度也會逐漸加深,他們嘴上的 “No Problem”(沒問題) 也會變成真正的“No Problem”。另外,印度企業大多是家族企業,代代相傳,領導層幾乎不變,這可以讓你花時間建立起來的良好關系(客戶或供應商)保持相對的穩定和長久。
印度裔的CEO
近些年,印度裔國際CEO的數量多到不可思議。像谷歌、微軟、IBM、花旗銀行、軟銀、萬事達卡、百事可樂等如雷貫耳的國際超級大公司都有一個共同點:聘用印度籍CEO領導全球業務。不僅高層如此,中層印度籍經理也越來越多。雖然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非常復雜,但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印度職業經理人更容易融入西方企業文化,進而施加影響力,如選擇印度供應商。不得不承認,這是印度制造業在全球競爭的一個優勢。
由于歷史原因,印度與西方文化的互融和相互理解程度更高。我們有一次去倫敦,當地英國人說請我們吃地道的本地菜,竟然去了一間印度風味餐廳。印度高級人才通過服務西方企業而發展職業生涯的愿望非常強烈。關于服務西方的意識,我們在與印度著名的商學院頂尖學生交談時發現,他們如此刻苦學習且家庭為此付出了高昂的學費,就是為了進入印度IT外包企業,從事服務西方大公司的工作。
認識到以上情況后,國內企業一方面要充分正視挑戰,培養有能力與多元文化打交道的業務開發人才,比如多學習西方歷史哲學知識,培養能與他們聊業務以外有趣話題的能力,加深彼此的理解,建立牢固融洽的信任關系;另一方面,要揚長避短,繼續發揮自身優勢,比如國內出口企業可利用中國產業體系齊全的優勢,加強供應鏈管理,用產業鏈和價值鏈優勢在世界市場角逐中獲勝。
印度的機會
雖然因眾多社會問題,目前印度沒有取得像中國一樣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并在制造業領域落后于中國不少,但由于其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發展階段及在當今世界地緣政治中扮演的角色,在與西方國家進行貿易時,仍具有一定的優勢。如果能夠保持國內相對穩定的局勢,印度制造業在全球化中縮短同中國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領域搶占優勢,也是有可能的。對此,中國企業要不斷進取,探索新的路徑,打造新競爭力,完成從單一價格驅動到“全面價值提供者”的轉型升級。
中國企業也可以把來自印度制造業的挑戰轉變成機遇。西方企業開發印度市場已經有很長時間,但成功案例并不多,說明西方的產品和技術不太適合印度本地市場。我們認為,中國的設備和關鍵材料更能滿足印度制造業的需要,幫助印度補齊短板。不但中國產品的價格是印度生產企業可以接受的,維修和操作也更適合它們的工廠管理和工人情況。雖然印度買家堅持低價讓許多中國企業感到不舒服,但其實這種做法在印度市場加強了中國企業相對于歐洲、美國、日本和韓國企業的比較優勢。長期來看,印度眾多的社會問題要靠經濟發展來解決。只要中國企業能開發出適合印度市場的產品,并使用有效的業務開發方式,同時有針對性地尋源印度有獨特優勢和競爭力的產品和材料來提升自身供應鏈的全球競爭力,兩國貿易可以不斷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最后建議,如果有去印度考察供應商或拜訪客戶的機會,一定要毫不猶豫地抓住。雖然那些聳人聽聞的毒蚊子、100千米的路程汽車要顛簸5小時、被猴子搶劫等故事都是真實的,但只要妥當安排,你還是可以平平安安地領略世界上保留很好的古老、多元、色彩豐富的文化:欣賞恒河源頭的圣潔、城市邊緣四口之家緊緊相依的溫情、鄉野間苦行僧的執著、貧民窟里小孩子打完半桶自來水后的滿足……再走進辦公室,你會感到煥然一新,充滿能量和對未來的憧憬。
文/ 楊文生 徐京 房瀚杰
(來源:進出口經理人)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