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學詢問,為什么我的產品單價已經很低了,廣告也開了,卻沒有訂單呢?
對于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需要從以下方面思考:
第一、所謂的低單價,是自認為的低,還是和同行對比的低。
從經濟學的層面上,一個商品有兩種定價方法:以自己的成本作為定價參考的,叫作成本定價法,以競爭對手的價格作為參考來定價的,叫作競爭定價法。
遇到很多賣家所謂的價格低,往往是指“成本定價法”,拿貨價10塊錢,原本想追求50%的利潤率,后來想了想,把利潤率調整為20%,于是,定了12塊錢的價格。但這樣的價格,不足以說明是“低價”。
成本的構成有很多,不同賣家因為拿貨數量、拿貨渠道、包裝組合等等因素,產品的綜合成本會各有不同,你的拿貨成本是10塊,而別人憑著更多的采購量,更好的頭程物流成本把控等要素,可能總成本只是8塊,在這種情況下,你加上20%的利潤,賣12塊,而對方加上20%的利潤,只需要賣9.6塊就可以了,如此大的價格差,往往會讓你缺少在價格上缺少競爭力。
所以,每次有同學反饋至此,我總是提醒,和同行賣家對比。如果和同行賣家對比,你的價格有競爭力甚至是最低,那才叫做低。
網上購物的過程中,切換成本幾乎為零,所以,消費者對你的忠誠度可能是你比同行便宜一分錢而已。而如果反過來,你比同行高那么一分錢,對不起,消費者壓根不會給你說聲再見就已經離開了。
綜上所述,在制訂一個產品的價格時,我希望你有橫向對比思維,要進行競爭定價。
第二、開了廣告卻沒有訂單,要有以下的思考才行。
1. 廣告競價和預算如何。
如果競價很低,廣告雖然開著,卻沒有什么曝光和點擊,這樣的廣告和沒開是一樣的。而如果開的是手動型廣告,只設置了很少的幾個關鍵詞,還采用著精準匹配的方式,那恐怕也是沒有什么曝光和點擊的。
對于廣告,我經常給學員提醒,如果開廣告,就要做個假設,假設自己的預算已經花費出去了,愿賭服輸,你不能又開廣告又擔心廣告被點擊。
所以,一個產品投放廣告前期,廣告競價應該高一點,預算應該多一點。如果浪費了怎么辦呢?廣告運行一段時間,如果轉化不行,再調整就是了啊。
2. 如果廣告競價和預算都不低,有點擊沒轉化,這時候要思考兩個方向:Listing優化和產品售價。
如果是新品,Listing沒有Review,這時候價格不足夠低,不足以激發消費者來購買,而如果價格已經很低,廣告的轉化還是不行,這時候則要思考,是不是自己的Listing優化太差了。
很多賣家面對Listing優化問題時,總覺得自己“已經優化了三次”,是的,第三只小板凳也許確實比第一只好一些,但如果缺少橫向對比思維,缺少把自己的Listing拿出來和競爭同行對比,你認為的好可能只是你自認為而已。
消費者購買一個物品時,面對的是數十條Listing的對比與篩選,作為賣家,你只有確保自己的Listing比同行的更優秀,更出色,才有可能將點擊變成訂單,才有可能有更高的轉化率。
在日常上課時,我經常說,對于消費者來說,Listing就是產品本身,或者,換一句說法,對于消費者來說,產品主圖就是產品本身。這兩句話雖然有點武斷,但也是為了強調Listing優化的重要性。
(來源:跨境電商贏商薈)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