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很多地方是著名的滑雪勝地,每年吸引了境內外無數游客前來滑雪。雪對奧地利來說意味著金錢,冬天沒下雪,或者雪下得不夠,對奧地利冬季旅游來說是致命打擊。為了挽回損失,奧地利旅游業開始大規模人工造雪。
雨果網從奧地利媒體《奧地利時報》12月11日的報道中了解到,奧地利旅游行業發現了一個不錯生意:人工造雪。
在去年的一項試驗性項目中,奧地利旅游業在拉姆紹地區使用加農炮和高壓管子將水柱送到高空中,水遇到冷空氣之后,凝結成雪粒下降到地面上。
這些雪粒被大型挖掘機和裝載機鏟起來,然后使用隔熱材料包裝并儲存。之所以使用隔熱材料,是為了防止雪粒在夏天時融化。當冬天到了,雪下不夠或者還沒下雪之際,這些人造雪就會被運送到滑雪勝地,然后鋪設到滑雪路徑上。
Ramsau地區旅游委員會的會員Elias Walser:“人工造雪時需要非常冷的溫度,儲存時也不能存在任何液態水。造雪完畢之后,這些雪會被儲存起來,并度過炎熱的夏天。在嚴格的溫控條件下, 這些雪即便存放到冬天也只會損失20%。”
實施人工造雪要考慮環境的因素。最佳的造雪時間在1月或者2月份,那時的氣溫較低,因此造雪所消耗的能量也比較少,同時也不需要化學藥劑來輔助造雪,因為雪粒凝結的很快。
儲存雪粒和冰塊的傳統可以追溯到18世紀。當時奧地利人將冰塊和雪粒儲存在洞穴里。這些冰塊和雪粒可以在夏天的時候冷卻飲料,也可以幫助人們儲存食物。
雨果網了解到,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在某些年份里,奧地利冬天的降雪量格外稀少,有時到了圣誕節前夕,降雪量依然不多,這令熱愛滑雪的奧地利人異常焦急。奧地利是著名的滑雪勝地,如果雪不夠,給當地旅游業帶來重大影響,因此奧地利人就造起了雪。在滑雪勝地奧地利薩爾茨堡州,往年就進行過大規模的人工造雪。
中國不少企業有生產造雪設備,這些企業應當多多留意奧地利市場的商機。(編譯:吳以輝)
【歡迎關注雨果網官方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