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部分:世界上發生了什么?
① 3月26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2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
這個新聞簡稱“美國要印錢了”。
美國政府的目標也很清晰,想通過印錢的方式讓全世界為他們糟糕的經濟狀況買單,俗稱“薅羊毛”。
很多人不明白,印錢又不是個技術活,哪個國家都能印。為什么美國政府印錢就可以薅其他國家的羊毛,其他國家濫發貨幣就會導致本國經濟通脹甚至經濟崩潰呢?
原因是,美元是目前世界上大家都承認的流通貨幣,他們可以收“鑄幣稅”。
那么,“薅羊毛”到底是怎么個薅法呢?
舉個栗子:
全世界有10000公斤大米和10000美金。
大米價格為10000/10000=1美金。
美國持有5000美金,其他國家持有5000美金,各方擁有5000公斤大米。
災難爆發,需要屯糧食,美國偷偷印了10000美金。由于通貨膨脹,大米的價格是20000/10000=2美金。
美國持有15000美金,他就可以買走15000/2=7500公斤。
其他國家手里的大米只剩下2500公斤,剩下的2500公斤就別美國薅走了。
這次美國印錢除了美國獲益,中國有哪些人會獲益?
答曰:跨境電商。
自從美國開始舉國發錢后,跨境電商的生意一下子好起來,但是,隨即引發的問題則是由于美元超發導致的美元泛濫和人民幣貶值。畢竟是都不是傻子,你印我也印唄。
前幾天看新聞,說現在美元泛濫成災,人民幣持續貶值,很多跨境電商的美金既定的結匯渠道停止美金業務,他們現在是望美金興嘆中。因為這個時候炒外匯的風險比較大,大家更傾向于按兵不動,等等看。
② 4月8日,德國聯邦政府內閣決定修改《對外貿易支付法》
2016年,美的集團收購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Kuka)。
吉利和北汽集團均是戴姆勒股東。
戴姆勒市值在疫情期間下跌53.8%。
漢莎航空市值從2020年年初約80億歐元跌到40億歐元。
疫情引發股市低迷,多家德國知名公司市值均下跌超過5成。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修改了《對外貿易支付法》。
以前,非歐盟企業收購德國企業,股權達到25%才審核,現在把股權收購的審核標準已經下調到10%。
德國政府希望以此阻止那些不受歡迎的外資對關鍵行業公司的收購。
雖然沒有明說,但媒體普遍認為,德國修法主要針對中國投資者。德國政府警告企業要謹防疫情帶來的收購潮,推出一攬子援助計劃,聯邦官員警告可能出現惡意收購。
由此可見,德國的企業目前狀況不是很好,而中國對人家企業虎視眈眈也非一朝一日,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的蓬勃發展已經讓很多國家非常焦慮了。
2
第二部分:去中國化
3月31日,特朗普在白宮新冠病毒疫情資訊會上表示“把美國 建設成一個全面獨立的繁榮國家:能源獨立、制造業獨立、經濟獨立、國界主權獨立”。
隨后,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Larry Kudlow表示,可以通過回流支出費用化的形式,鼓勵美國企業回遷。
東風汽車4月14日表示,公司與雷諾雙方計劃對東風雷諾進行重組,東風雷諾停止雷諾品牌相關業務活動。
日本追加預算2200億日元資助企業撤回本土,以及235億日元協助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國家
對中國人而言,面對呼聲很高的“去中國化”,首先要考慮三個問題:
1.去中國化合理嗎?
2.可行嗎?
3.后果是什么?
接下來我們就這三個問題分析一下。
從1月份開始,德國汽車的銷售和生產都受到嚴重打擊。根源在于很多汽車零件需要從中國進口。后果則是,工廠停產、企業營業額驟減。
法國的情況更糟糕,據法國汽車制造商委員會5月初發布的公告,4月份法國汽車市場銷量同比下跌88.8%。
到六月,全國將有約50萬輛汽車滯銷。
馬克龍也是在5月26日宣布了汽車產業振興計劃
實際上,在三月中旬之前,也就是國外疫情爆發前,歐美公司已經開始對其供應鏈進行非常精準的分析,其核心思想則是:價格將不再是唯一考量指標。”安全”供應是新的考量主題。
大家知道,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是從“工業化”到“去工業化”的過程。現在要把企業回遷,那就意味著他們會進入到一個“再工業化”階段。
但是,就個人而言,我對這種甚囂塵上的“去中國化”的呼聲持不屑態度。
原因如下:
①企業回遷,可能短時間內會帶來一些新的工作機會。但從長遠來看,代價則是企業利潤降低,產品價格上漲,最終也將損害消費者的福利,這不是理想的結果,也不符合資本逐利的天性。
② 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經過了長達三四十年的時間。這是根據不同歷史階段或主動或被動適應的結果。這個過程其他國家是難以復制的。
③ 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把制造業放在離市場近的地方,是企業的理性選擇。各國政府不可能強制所有海外企業進行不符合其利益的轉換。
④美國的制造業回流戰略實施了10年,從結果看收效甚微,連個水花都沒激起。不管政府怎么推,企業出于自身利益考量,都不愿意在國內進行過多投資。
雖然制造業回流戰略實施了10年,結果卻是制造業的人口在不斷萎縮,制造業的從業人數的比重從原來的8.8%下降到8.5%。
綜上,“去中國化”是非常荒謬的。
3
第三部分:疫情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這次疫情之后,不但不會“去中國化”,反而會加快去美元化,去美債化和去美國化的進程。
因為在疫情期間,美國大國信用盡失,大國形象逆轉,使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美元、美債,和美國其他的無形資產受到重創。
路易十四說:
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特朗普和路易十四有很相似的心理。為了連任,不斷透支美國國家信譽,絲毫不考慮后果。
而大家最關注的美元,一旦沒有美國的國家信用做依托,必將會被新的貨幣所代替。
與此同時,中國一帶一路政策不斷地推進順利。截止目前,已經有140個國家和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本,包括歐盟中的第一個國家意大利。
第四部分:對外貿的影響
作為外貿人,我對外貿前景還是比較看好的。
首先,會有更多的訂單。
從四月中旬開始,我的訂單逐步恢復正常,并且呈上升趨勢。這其實在情理之中。
人會報復性消費,企業也會報復性賺錢。
另外,讓我驚訝的一個現象發生了,從四月到現在,我已經收到了來自歐盟客戶的四筆人民幣匯款。
可見,現在和中國人做生意,選擇人民幣結算對買家來說比付美金劃算了。
其次,開發客戶的方向會變多。
國家一帶一路的政策,為外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沒有必要擔心外貿單會受到太大影響。
但是,這次疫情仍然給企業帶來了不少損失,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反思,學會未雨綢繆。
疫情帶來了震蕩。但不要怕震蕩,因為震蕩代表著松動,而松動則意味著機會。
有很多大企業已經做出了表率:中石化跑去賣菜了,999感冒靈去做方便面了,紅豆開始做防護服了,比亞迪開始賣口罩了,華西村做熔噴布了。。。。。。
我們需要思考哪些問題呢:
作為外貿企業,你的防守策略在哪里?
如果有一天別人殺進了你的基本盤,請問怎么辦?
(來源: Tess外貿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