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好的海外倉?成為商家賦能的海外支點,才是好的海外倉。雖然實際遠程遙控,但是猶如近在咫尺;雖然專職搞物流,但是兼職拓銷路;雖然服務有收費,但是助力他融資;雖然不涉生意運作,但是增幅品牌打造。
我們發現:海外倉正百花齊放
市面上存在五類海外倉,分別有三方倉、平臺倉、傳統倉、自建倉和本土倉。經過行業早期十年的野蠻發展,其各自的優劣勢越趨明顯。
“三方倉”的優勢是專精配套,劣勢是難以聚焦
三方倉,俗稱第三方海外倉,即指買賣雙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它是最早出現在這一領域的海外倉。
對于大部分商家而言,它無疑是合適的選擇。首先,完整物流供應鏈使得跨境交易變得更容易。它所提供的包括頭程、通關、海外倉儲、庫內操作、末端配送和退換貨等環節在內的全鏈路服務,整合了原本各自獨立的物流環節,大大減少了商家的對接成本。其次,由于一開始的基因就是服務于跨境電商,所以整體服務顯得很匹配。
但也是因為這個基因,其劣勢也很明顯。跨境圈早期的商家基本為“倒賣模式”,所以早期配套的海外倉由于攬收的商品種類繁雜,批量操作的規模效應可能總是無法發揮到極致。其次因為很難品類聚焦,對一些專業化要求程度高的商品,則不能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所以一些品類的商家業務做大后,只得無奈跨界運作,選擇自己開辟自建倉。
“平臺倉”的優勢是獨占客群,同樣的也犧牲客群
平臺倉,俗稱平臺官方倉,即指電商平臺自建或者指定的物流體系。由于和電商平臺的緊密結合,所以讓商家很便捷的得到了“交易+物流”一體化的服務。
平臺倉有許多優勢:品牌信任度高、倉庫遍布全球、商流物流一體、商品配送靠譜,最主要的還有不會因為第三方物流上的差評影響賣家店鋪的評分。
然而看似方便的,但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它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倉儲費用比起其它類型倉都偏高,理由不必多說;其次,鏈路不全,比如不會協助商家處理貨物入境清關和代繳關稅,以及后期的退換貨處理;再次,靈活性差和客服也不那么到位,所以對于大部分中小型電商而言,反徒增了負擔和障礙。還有,大范圍的自動分倉要求,也讓商家頭程備貨費用更高。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它只能為自己平臺成交的訂單做物流服務,而目前商家廣泛處于多平臺銷售的現狀下,其實對商家造成了很大困擾。
這就是為什么商家都喜歡平臺倉和三方倉互相結合著運作的原因。
“傳統倉”的優勢是合作靈活,劣勢是服務非標
傳統倉指的是傳統物流里擁有倉庫的企業,由于是海外倉領域的后來者,所以對于如何運作仍處于摸索階段。雖然在合作上非常靈活,什么服務都可以接,但還不能形成標準化和系統化的服務。因此服務質量不穩定,做起規模效應也有難度,所以基本對于初學的電商賣家的是一種輕資產啟動的選擇。
“自建倉”的優勢是專屬性高,而專業性弱
自建倉顧名思義,就是商家自己在海外建立的物流中心。其優勢應該就在于能夠自己說了算吧。劣勢是需要跨界學通國際物流、海外清關、海外物流、海外法務和海外市場等領域的知識,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是成倍的。所以不少大賣家已經選擇了這條道路,但各種曲折不言而喻。如果專業靠譜的海外倉來得更快些,是不是一切又都不一樣了呢?
“本土倉”的優勢是效能最佳,但入圈極難
本土倉指的是海外扎根物流多年的當地物流企業,具備豐富的行業經驗以及對本土市場非常熟悉,更重要的是本土倉才是物流專業人才最聚集的地方。然而他們對于興起自中國的跨境電商業,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融入,也就更無從談起業務合作了。當然我們相信,海外倉未來的對手,一定不只是華人建的海外倉。
我們想著:誰來打造靠譜的海外倉
對五類海外倉進行分析后,我們發現其優劣勢都非常突出。我們一直在研究和驗證如何突破這些瓶頸,打破壁壘、發揮優勢、補足劣勢。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模式創新:聚焦垂直倉,兼容綜合倉
同樣作為三方倉的初始基因,是避免不了品類多樣的。既不能丟失全面性,又要做到聚焦確實不容易。但是卻可以做到分類聚焦,比如分區管理、分類操作、分管道配送和分定位建倉。可以針對不同品類一塊塊的做精,隨著塊越來越多,面也就越來越廣,最后還是能達到綜合與垂直兼而有之的目的。
服務創新:配套眾平臺,補足各斷層
同樣作為電商倉的初始定位,產品設計即要貼合平臺要求,又要貼合商家的需求。并且針對平臺倉無法輻射到的鏈路補足其斷層。所以海外倉的產品中,要有正向的倉配,又有退貨處理,更有逆向物流。既有快遞配送,也有卡車配送。可以結合頭程,也可以拓展返程。
產品創新:宏觀標準化,微觀靈活化
服務穩定的前提是產品標準化,效能最優的基礎也是產品標準化,因此,標準化是海外倉繞不開的話題。但跨境電商的發展日新月異,新業務模式的建立往往是從一點點摸索開始的,保持這部分的靈活性,才有可能引入新的業務模式,保持不斷完善和迭代。
信念堅定:堅守專業性,真給專屬性
對于商家自建倉的專屬性高,而其專業性弱的特性。作為物流方,我們仍然要堅守自身的專業性,同時鞭策自己真的給商家專屬性,貼身服務好商家。是不是能成為每一個商家的“物流部”呢?
集群智慧:標準化體系,打造集群倉
為了最大程度結合海外當地的優質本土倉資源,就要通過集群式智慧倉來解決問題。將產品標準化,用一套完整的體系來管理海外倉,通過大量的集群倉整合,來擴大全球布倉。即保證了倉的專業性,又能協同生產,達到集群的最優效果。將產能和精細,分點和統籌,靠譜和接地氣,做到最大化的整合。
海外倉要自省:再難的問題,總要有辦法。
Q:到貨少幾件,誰負責?
A:正向倉配:分級預報層次分明
有差異容易跟蹤,洞悉問題出在哪。
Q:為何非要幾上幾下、多次對接、白等好幾天?
A:逆向物流:收包換標一氣呵成
拆包、清點、換標、核準和上架。
Q:退貨包裹一件事情分幾天,什么鬼?
A:退貨處理:拆分拍照一步到位
拍照、拆分、再拍照、核準和上架。
Q:成交后下單,出庫后才知成本,事后物流費問誰收?
A:快遞配送:智能預判接軌電商
前置價格,一下單就知精準成本。
Q:配送商品張冠李戴,全仗先抓后貼單!
A:快遞配送:逆反操作接軌電商
前置面單,帶單抓碼絕對錯不了。
Q:不怕單票單,就怕合并單,這時代還要多久?
A:快遞配送:合包預判接軌電商
箱型管理,合并單不再后知后覺。
Q:還要單單逐步人工對接,可以有?
A:卡車配送:這傳統也能系統化
無需人工對接,只需一次指令,其他交給系統。
Q:誰說卡車訂單不能標準化?
A:卡車配送:這復雜也能簡單化
托進托出、箱進托出、件配箱托出。一單多種形式混合,一律標準系統化。 (來源:跨境Andy)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