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伊朗與國際社會達成了階段性核協議。一方面,伊朗承諾將停止高純度濃縮鈾的活動;另一方面,歐盟和美國承諾將部分解除對伊朗的制裁。法國外長法比尤斯11月25日在接受法國媒體采訪時稱,歐盟將在下個月的某一天部分解除對伊朗的制裁。
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表示,美國與伊朗官員6日在日內瓦舉行了實質雙邊會談。白宮方面7日表示,考慮有限度放寬對伊制裁措施。同時,伊朗與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與德國的六國代表在日內瓦會談,希望終結伊核問題造成的僵局。
國際社會對伊朗放寬甚至撤消部分制裁,引起了國際各行各業對伊朗龐大市場潛力的巨大興趣。伊朗人口達7500萬,長期制裁使起工業體系薄弱,國內工業產品和消費品嚴重不足,因而各類產品的需求量非常可觀,其他姑且不說,伊朗未來幾年的汽車需求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此外,伊朗油氣投資領域更是一塊肥肉,引發世界各國油氣開發巨頭的極大興趣。
伊朗的制裁若被解除,其市場必然產生諸多機會,中國投資公司和出口企業應當留意伊朗市場動態,以圖從中把握先機。
雨果網小編在此編譯了加拿大《環球郵報》發表的分析文章,本文講述了伊朗市場在國際制裁被解除后可能產生的機會:
奧巴馬對伊朗一直采取“胡蘿卜加大棒”的雙軌政策,一方面對伊朗聲色俱厲,甚至在數年前把發動軍事襲擊的方案擺在桌面上,同時帶動國際社會加大經濟制裁力度。這是奧巴馬的“大棒”政策;一方面,奧巴馬從未放棄外交談判的和平解決方式,帶動國際社會跟伊朗進行多番談判,這是他的“胡蘿卜”政策。 這兩面并舉的政策使伊朗終于重回談判桌,然而,談判進行了一輪又一輪,一直都沒有什么結果。國際社會對伊朗的制裁力度一次比一次猛烈,而伊朗的核項目規模一次比更大。最近一次達成的日內瓦協議使雙方避免了最終走向對抗,為雙方和平解決該問題提供了機會。
制裁意味著禁止國際社會與被制裁國發生投資、貿易方面的聯系,同時管制其銀行業務,使其不能進行國際結匯。然而,制裁似乎并不奏效,嚴厲的制裁并沒有將卡扎菲趕下來,最后還得靠其本國發生的“阿拉伯之春”革命將其拉下馬;美國對古巴進行了長達半世紀的嚴厲制裁,然而卡斯特羅兄弟依然穩坐最高權力寶座。
不過,伊朗好像是個例外,在那里,制裁好像發揮了作用。自從1979年伊朗革命將伊朗國王推下臺之后,美國對伊朗實施了嚴厲制裁,伊朗經濟遭受重創。去年,伊朗的GDP下滑了5%以上,年度通脹率不少于40%,此外,年輕人的失業率高達30%。石油出口量也從2011年的每天250萬桶下滑到100萬桶,而在伊朗革命之前,伊朗每日的石油出口量高達600萬桶。
在嚴厲的制裁之下,伊朗經濟每況愈下,在深陷困境的情況下,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最近命令伊朗新總統魯哈尼,著手于美國進行談判,使伊朗擺脫這場無休止的制裁泥潭。近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和美國總統奧巴馬通了一個電話———這是自1979年以來兩國總統之間進行的第一次直接交流。
西方國家表示,只要伊朗可以證明其核能項目是用于和平目的,就意味著美伊之間可能取得突破性外交成果。不過,以色列是絕對不相信伊朗是出于和平目的而進行鈾濃縮活動的,以色列認為,伊朗的最終目的在于制造原子彈。
在伊朗與西方國家進行多輪談判之后,西方國家撤消部分制裁的曙光在即。
在松動制裁有望之際,全世界各國的公司眼巴巴地希望伊朗重回全球貿易和銀行交易的大格局之中,以圖在伊朗這一龐大的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當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等金磚國家一向高速增長的經濟出現放緩,發達國家的公司開始尋獵新的市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東研究所學者Gary Sick曾在福特、卡特和里根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服務過,他表示,伊朗的人口將近7500萬,人口平均年齡較低,擁有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群體以及覆蓋廣泛(免費)的教育系統,因此在理論上而言,伊朗的經濟潛力相當于一個實力雄厚的G8國家。伊朗市場上對汽車消費品和工業產品的需求規模非常大。由此可見,伊朗市場不可小覷。
當美國和伊朗兩國領導人互通電話之后,經濟學家和咨詢公司迫不及待地開始評估伊朗市場的規模。波士頓咨詢集團發表了名為“金磚四國之外”的研究報告,該報告將注意力放在15個高速增長國家的汽車市場之上。在諸多潛力巨大的國家,伊朗汽車市場的潛力排名第三,僅次于印度尼西亞和墨西哥,預計伊朗汽車銷售量在2020年將達150萬輛。 這一數字與加拿大2012年的汽車銷售量相當,同時大大超過了意大利。
今年秋季,國際石油工業對伊朗市場可能產生的商機激動不已,一些外國石油公司甚至開始采取了行動,但是大部分石油公司僅僅空有一腔熱情而無法采取行動,一方面由于國際制裁的阻隔,另一方面由于伊朗國內“能源國家主義”盛行,因而這些外國公司在諸多油氣項目中并未獲得太多機會。一些投資于伊朗油氣 的外國公司不得不受限于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簽訂的“石油回購”合同,而無法施展拳腳。
然而,伊朗現有的油氣設施老化的嚴重,亟需實施現代化升級。在今年十月份,伊朗石油部顧問Mehdi Hossein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伊朗“石油回購”將被“非常、非常”接近國際標準的合作合同替代,意即伊朗石油領域的投資將漸趨正常化了。
如果這樣的話,加拿大的一些石油投資公司將會被伊朗產生的新機會所吸引而進軍伊朗市場。一些加拿大公司近些年一直在伊朗附近從事石油開采活動,比如加拿大伊Talisman能源公司在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地區開采石油;Suncor公司在敘利亞內戰之前,也活躍于敘利亞。在今年九月,據說伊朗邀請一些大型石油公司重返伊朗,這些公司此前曾在伊朗從事石油開采,但隨著對伊朗的制裁加劇,這些公司不得不從伊朗撤出。
在2012年,加拿大總理哈伯關閉了在伊朗的加拿大大使館,并稱伊朗為是一個“徹底危險”的國家。但是如今看來,如果制裁松動之后,伊朗被允許重返國際社會,向世界各國開放其市場,那么總理哈伯這一決定只能說是愚蠢而不合時宜的,因為這一決定將置加拿大公司于不利的競爭地位。 (編譯:吳以輝)
【歡迎關注雨果網官方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