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鋪貨是大部分賣家都推崇的運營模式。
一方面,賣家可以通過鋪陳海量商品快速擴大市場占比,觸及更多消費群體;同時,能夠幫助平臺補充商品數量,所以平臺大都比較鼓勵賣家多上傳新品。
另一方面,大量的商品能夠給顧客提供更多選擇,顧客也可以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進行比價,享受挑選的過程,消耗閑暇時間,提高生活品質。
再者,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賣家不需要再手動一個個上新,使用工具就可以批量下載貨源網站的產品信息和圖片,實現一鍵“搬家”。
但是,越是簡單的方法,存在的漏洞和問題也會更明顯。
不合理的鋪貨不但會造成店鋪累贅,加大運營難度,還會導致更多的成本支出,最終賣家獲利空間也會被壓縮。
在鋪貨過程中,賣家常常會忽略一些問題:
一、單店鋪貨 VS 店群鋪貨
比較笨的鋪貨方式就是將所有熱銷、市場需求量大的商品全部集合在一個店鋪中,最終成為雜貨鋪。而聰明的鋪貨則是采用不同店鋪銷售不同品類的鋪貨方式,也被稱為店群模式。
店群模式的優勢在于:能夠像平臺的菜單分類一樣,有非常明確的劃分,不同品類店鋪覆蓋不同的目標人群,運營人員也有分工的明確,不同店鋪之間不會出現商品重復或競爭的關系。
二、無貨源 VS 自備貨
由于鋪貨模式的商品數量過多,沒有資金支持的賣家很難對所有商品進行囤貨,所以,無貨源鋪貨是目前賣家使用最多的方法。
但是無貨源模式在發貨時效和庫存方面,很難由賣家把控,且,如果單店鋪銷售的類目過多,產品供應不集中,賣家要每天花大量時間逐個與供應商接洽進行訂單配貨,等待回復的過程中會加大賣家的時間成本與操作成本。
而自備貨可以由賣家全程跟蹤、隨時調整庫存信息,特別是在長假和工廠缺貨的情況下,賣家提前備貨店鋪熱銷款,可以有效緩解供應突然中斷的問題,預留時間調整產品信息。
三、流量思維 VS 用戶思維
跨境電商離不開流量,鋪貨模式實際上是流量思維的結果。流量越多,產品銷量也會跟著提高。
雖然大量鋪貨能夠為店鋪帶來可觀的流量,但實現成交的根本在于產品本身。在東南亞消費者調查中,大部分顧客認為語言和表達方法是影響購買的主要原因。許多鋪貨的賣家選出了市場需求高的產品,但在產品優化上無法做到本地化,許多優質產品圖片/視頻上沒有英文旁白或字幕,直接影響產品的轉化。
所以,在追求流量增長的同時,還應該結合顧客消費習慣,對產品進行優化,尤其是店鋪高銷量的產品。產品優化能夠為店鋪轉化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何跨境電商平臺都會經歷野蠻鋪貨的時期,早批進入市場的賣家都能享受到鋪貨的巨大“紅利”。
但是,跨境平臺的終點始終離不開精品模式,盡管精品店和雜貨鋪的優劣在不同市場發揮的作用不同,但精細化、品牌化才是長久運營的方向,品牌店鋪的影響力和高溢價空間才是賣家獲得持續流量和高利潤的根本來源。
(來源:林超聊跨境)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