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我們針對最近亞馬遜政策的調整,進行回顧:
禁止非必要商品入庫
從3月17日起至4月5日,亞馬遜發布公告表示,將優先配送醫療用品和家庭必需品,FBA非必要商品停止入庫,禁止非必要商品創建貨件,該項規定針對美國和歐洲市場。
部分產品可優先入庫
4月5日后,只可接受部分產品優先入庫,很多賣家的補貨計劃又被擱置了。
延長退貨窗口期限
延長美國客戶退貨窗口至5月31日之后 。
暫停Amazon Shipping配送服務
亞馬遜將在6月暫停Amazon Shipping配送服務。
推遲Prime Day
Prime Day通常在每年的7月舉行,而今年至少要推遲到8月。
限制發貨數量
4月18日,亞馬遜美國站所有產品都可以補貨了,但是卻限制產品發貨數量。
其實種種政策表明,亞馬遜不是慢慢恢復正常了,而是比以前更嚴格了!
很多產品以前不會限制數量,現在限制數量很厲害。以前能發1000現在100都不讓發,有什么用?
多位賣家表示:
限制發貨的操作太魔幻,看出來平臺越來越嚴格了。而疫情下的亞馬遜已經慢慢摸索出應對疫情的方式,最終會形成一個長期的發貨新常態,后面的形勢也許會更艱難。
對賣家限量補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亞馬遜還試圖限制消費者購買:
亞馬遜已經從其主頁上刪除了交易頁面和產品推薦,取消了每個產品的常用團購清單,并且不再接受品牌的新折扣券,而這些更改都會減少消費者在亞馬遜上購物的頻率。
總體而言,對于那些想推出新產品或增加現有產品銷量的商家來說,在亞馬遜上接觸新顧客的地方越來越少,所以,推新品更加困難了,平臺也就更加的難做了。
也正是在這樣“不景氣”的氛圍中,獨立站異軍突起,尤其是防疫產品。因為第三方平臺對防疫用品上架的嚴格控制,不少賣家紛紛瞄準獨立站銷售防疫物資。
據賣家透露,銷售破千萬不在話下,另外據雨果網此前發布的調研問卷顯示,有25%的賣家已經在獨立站上銷售防疫物資。
實際上,在近兩年,獨立站一直受到賣家追捧。在全球疫情的影響下,獨立站導火線終于被點燃,眾多平臺賣家紛紛轉型試水獨立站,不僅僅是獨立站在疫情中顯現的商機,更是因為獨立站自身的特性。
(1)獨立站不受平臺政策限制:
比如亞馬遜屏蔽與新冠病毒相關產品的新品上架,且不再接受這類產品的銷售申請。但是在獨立站上不受限制的,賣家可以自由賣貨。而近期,有關逆勢增長的傳說大多聚焦在獨立站上。
(2)獨立站能積累客戶:
在平臺上,無論銷量多好,客戶終歸屬于平臺,無法獲取任何用戶數據。而獨立站,能夠獲取客戶一手信息,賣家可以經過用戶數據積累,針對不同人群做營銷計劃。
舉例:啤酒與尿布
沃爾瑪在對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分析時發現,男性顧客在購買嬰兒尿片時,常常會順便搭配幾瓶啤酒來犒勞自己,于是嘗試推出了將啤酒和尿布擺在一起的促銷手段,沒想到這個舉措居然使尿布和啤酒的銷量都大幅增加了。
這也正是因為平臺自身能掌握一手的用戶數據,所以可以針對性制定這個營銷策略。而平臺里的賣家是看不到相關數據的,所以賣家想針對數據制定營銷計劃,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獨立站來進行。
從前獨立站好做的時候,大家都蜂擁去做獨立站;等到亞馬遜的紅利到來時,大家又都扎堆去做亞馬遜;隨著亞馬遜等平臺的競爭加劇,大家又開始考慮獨立站。在18年,我也寫過這樣一篇文章:
大家試想,如果當初18年就開始做獨立站,趁著競爭還沒那么激烈,趁著獨立站概念還沒有普及到大眾賣家眼中,趁著廣告流量成本還沒有那么高的時候,積累到現在也有一大批用戶資源了。
而當前呢,隨著獨立站賣家數量的增多,廣告渠道的流量成本也是水漲船高,這其實就可以視作競爭帶來的直接結果。不過相比平臺而言,現在獨立站的市場邊界還是非常廣闊的,賣家不容易產生正面交鋒。
言而總之,運營獨立站并沒有各位賣家想象的那么復雜,若當前主營類目短時間無力突破的時候,則可以適當做一些防疫產品(口罩、洗手液等),盡可能保持業績,積累用戶。
并且由于口罩類產品在當前時期的特殊性及剛需性,每一種推廣渠道的效果,都將是過去普通產品的5倍、10倍甚至更高,隨之用戶量的積累也會成倍的提高。
等疫情過后,再去更換網站產品,回到自己的主營類目,并將前段時間積累到的用戶,通過郵件,進行二次營銷。
從長遠來看,運營獨立站就是在打造一筆資產!無論在未來還是現在,存留下來的用戶信息都極具商業價值。
(來源:跨境Savior)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