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讓原本不被大眾所關注的醫療器械行業,成為了全社會的焦點。
僅三月,從聯醫(聯醫醫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銷售出海的防疫產品,就超過了平時全年的銷售額。
據聯醫(Lyncmall)平臺運營總監楊洋透露,近一周的時間,聯醫已經接受了包括央視新聞、法國電視臺等海內外多家權威媒體的采訪和報道。而就當前聯醫平臺的運營現狀;海外各國對于防疫產品的需求情況;以及國內防疫產品市場亂象等熱門話題。日前,雨果網也與聯醫創始人王鵬,進行了深入的對話。
口罩需求暴漲,政府軍機運輸成常態
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1日至4月4日,全國共驗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102億,主要包括口罩38.6億只、防護服3752萬件、紅外測溫儀241萬件、呼吸機1.6萬臺、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284萬盒、護目鏡841萬副。
而整個3月,聯醫銷售出海的醫療防護產品,包括各式口罩、防護服、紅外體溫槍、手套等,超過了往年一個季度的銷量。而這其中口罩的銷售額要占到總銷額的80%左右,這個數字在去年同期僅占10%左右。
“從我們的觀察來看,醫療防護用品整個市場的需求情況,歐洲和美國各占40%,沒有疫情的情況下,各類醫療防護物資的需求是比較平衡的,疫情當下口罩成了全球最稀缺的物資。目前,我們接到的最大訂單來自法國政府——1.5億只口罩,1個月交付完畢。”
除了聯醫以外,據多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發布的數據稱,前三季度因口罩等感染防護類產品需求量激增,公司業績均實現飆升。
4月2日,廣東拓斯達發布公告,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44-1.55億元,預計同比增長271.86%-301.66%;
4月6日,蘇州天華超凈發布業績預告,預計一季度凈利為4592萬元-4834萬元,同比增長280%-300%。報告期內,公司醫療器械業務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服等產品銷售迅速增長,帶動第一季度經營業績快速增長;
4月13日,奧美醫療發布公告稱,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盈利8309.67萬元—9140.64萬元,同比增長50%—65%。對此,奧美醫療表示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口罩等感染防護類產品需求量顯著增長。
但受全球疫情影響,國際航班大面積取消,航空運力緊張,空運價格暴漲,物流成了跨境電商賣家產品出海的最大難題。
據王鵬反饋,盡管空運價格卻比年前翻了三倍,但聯醫已與DHL、UPS等幾大物流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關系,貨物沒有限重,所以目前航空運力比較充足。
此外,前段時間媒體爆出的“國外海關扣押防疫產品”的傳聞,這些雖屬于不可抗力,但還是可以通過一些措施降低發生的概率。比如,盡可能的做到自己的的產品資質合格;物流運輸用包機直飛的,物資直接到達終高端用戶,減少中間環節。
“也有很多國外政府機構,派軍機或是包機直接來運貨的,比如說我們給法國政府提供的1.5億只口罩,就是法國總統馬克龍直接拍板的,這些操作都能很大程度避免物資在運輸途中遇到不可抗力。”王鵬透露道。
資質認證混亂,3-5萬證隨便辦
從國內疫情爆發之初,朋友圈就充斥著各種口罩賣家。而隨著全球疫情的持續蔓延,國內市場更是發展成“全民賣口罩”的怪象。而這其中自然是真真假假,魚龍混雜。
“不客氣的來講,2020年新的口罩廠的CE認證,全都是假證,基本花3-5萬塊錢就能辦。”王鵬講道。
首先,是認證機構的合法性。目前被合法的授予CE認證發放機構一共只有12家。如下圖:
但當前市面上,很多小企業辦的CE認證,其發證機構本身就不具備證書頒發資格。
廠商持有的假證,可能存在被機構欺騙的;但也有很大部分廠家明知對方不具備CE認證資格,自己掩耳盜鈴辦證了事的。
此外,即便工廠具備合規的資質,要拿到CE認證也是需要一長串的流程。以非滅菌“醫用口罩”為例,
第一步:確定產品質量滿足歐盟醫用口罩標準;
第二步:準備樣品,進行檢測,獲得檢測報告;
第三步:編寫全套產品技術文檔;
第四步:出具“符合性聲明”;
第五步:歐盟備案。
以上過程至少兩個半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FDA現在有緊急的認證通道,中國包括聯醫、大勝、比亞迪等幾家企業在白名單中。歐盟雖沒有開通緊急的認證通道,但允許公告機構受理的產品上市。但之前也存在因為擔心中國產品質量問題,在一段時間內禁止中國的呼吸機出口歐洲。
“中國一些不良商家,把不合格的產品或是證照不齊全的產品,輸送到國外,沒達到當地的標準,產品就無法在當地使用,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但西方媒體的一貫調性,就想把新冠病毒的鍋甩給中國,從而轉移其國內的壓力。但中國人就給了別人這么一個機會和口實。國外媒體索性就抓住個別現象,無限放大,借機污蔑中國防疫產品質量。掀起本國民粹、極左主義。”
如何亂中取對,選擇合規供應商?
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圈層和壁壘,涉及醫療的產品,更需要長期的行業知識、背景的積累。尤其在當下魚龍混雜的市場,外行貿易商或是投機者,若想找到資質齊全的貨源合作,確是有一定的難度。
這里面涉及太多的門道,包括廠家的生產場地;包括質量認證體系;包括證照的真偽識別,以及不同國家法規的規定等。如果外行人沒有三五年的沉淀,僅抱著投機的目的去做口罩生意,其實風險很大,建議不要輕易趟渾水,也不要眼紅別人。
在這個前提下,作為一個貿易商也好、賣家也好,最好是找到合規的有資質的大廠來進行雙贏的合作。但當前形勢下,資質齊全的合規廠商無疑是稀缺資源。所以難免有不法商人,打著大廠的旗號招搖撞騙。“從根本上來說,那些投機客就不應該賺這個錢,那些不合規的廠商更不應該從事這行。”
王鵬表示,聯醫在選擇合作伙伴時,第一要求就是專業的醫療器械行業人士,因為與不懂行業、渾水摸魚的人溝通,成本非常高;如果是經銷商、中間商,則要求其海外存在真實需求,比如接到海外商會、大學、醫院系統等機構的委托,而非“倒爺”“人肉拼多多”之類的哄抬物價之徒。
也許在疫情的突襲下,海外客戶找不到貨源,在短時間內會盲目的病急亂投醫,但是他們會很快調整過來,并從理性的角度要求和合規正規保質保量,有服務的廠家平臺來合作。
從國家層面來看,現在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加強對于醫療防護用品的生產和出口的監管。那些小作坊或者拿著假證的口罩廠商,基本上就沒有生存空間了。這個污濁的市場也會越來越清晰。“國家有序管理以后,不會影響到醫療物資的出口,因為需求量總是在那,所以對合規的廠商反而是一種利好。”
爆單仍將持續,品牌出海或迎來最佳時期
雨果網了解到,三月初以來,隨著海外疫情的持續蔓延,以歐美為主的海外各國,對于防疫、消殺產品的需求急劇上升。
與此同時,國內有資質的防疫產品生產廠商,增加人手、設備、工時開足馬力生產。而具備生產條件的如格力、比亞迪等非醫療器械生產的廠家,也開始積極的拓展防護用品生產線,加大產量。
除此之外,也不乏有大量的中小企業,購入生產設備、原材料,生產。
舉國之力支援全世界的同時,我們也不免擔心,是否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
曾有貿易商告訴雨果網,從其角度觀察,海外防疫產品的市場需求已經沒有之前那么強烈,或者說國外的需求可能并不像我們所看到的那么大。比如,外商采購需求實際為100萬,但他會放出口風夸大到1000萬,因為采購量越大,可以越接近口罩的真實底價。同時他也會撒大網,發出大量的詢盤,如此消息傳播,原本100萬的需求,可能就會被夸張解讀為上千萬的需求。目前國內市場可能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
但王鵬透露道,目前市場還屬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預測整個海外市場這樣供不應求的局面可能會持續到6月份。
與此同時,反觀國內的情況,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情況下,大家出來進去仍舊佩戴口罩,甚至可以想象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民眾都會養成戴口罩的習慣,所以等到全球疫情過去以后,醫療防護產品的存量市場也肯定會增長。
預計,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后,整個醫療防護產品存量市場,會迎來20%的增長。市場總體規模大概會從從1萬億到1.2萬億。
而面對,當前如此大的訂單和流量,除了營收的暴漲外,也是品牌的布局和推廣絕佳時機。
世界需要中國制造的同時,也是中國制造脫穎而出的一個機會。在當前形勢下,中國出海的醫療防護產品,代表著中國的品質、品牌和形象,所以現在更要堅持企業的價值觀,堅持產品品質,追求品牌形象。
據王鵬介紹,經歷此次疫情,聯醫自有品牌的市場份額得到進一步提升。
“比如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們的客戶量增長了5-6倍,同時Lyncmall平臺的流量,也得到非常大的增長。大部分客戶都是在市場上,看到了我們的產品,主動找上門訂購產品的。”
(文/雨果網 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