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朋友問了我這么個問題:
“毅冰老師,有個問題想請教一下,我有個客戶,是前公司做業務員時合作過的。
但因為美國加關稅,客戶無形之中增加了很多成本,對我們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現在客戶也在和我們重新協商價格。
我看到很多人都在分析,外貿未來的機會和資源肯定越來越少。
像我們這種小外貿公司,還能繼續存活下去嗎?我現在都沒什么信心做下去了。”
真的是這樣嗎?
01、是挑戰更是機遇
這也是很多朋友關心但是一直沒有機會談的話題,今天我們就來講講。
在我看來,美國加關稅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很多朋友應該都會覺得疑惑:
現在一加關稅,很多美國客戶要不就是不下單了,要不就是全都轉單了,還能有什么機會?
首先,我想先說明一點:
加關稅,并不能終結國際貿易。
理由很簡單,哪怕加關稅,市場的需求不見得就應聲下跌,該消費的還是要消費,該使用的還要使用。
也可以這樣理解,哪怕美國政府突然增加關稅,大部分的采購訂單,依然會留在中國大陸。
因為除了中國外,其他亞洲國家最多只能分攤一部分產能,他們是無法承接美國市場所需要的中國制造這么大的量的。
美國加關稅,看起來確實會提高客戶成本,壓價供應商,這沒錯。 但是你是否想過,美國加關稅,針對的不僅僅是你一個供應商,還有這個產品的所有供應商。
這么說吧,你出口到美國,假設因為關稅,使得客戶的采購成本上漲25%,那客戶從所有中國供應商這里采購,也是一樣的,都需要上漲25%。
這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不是說你加25%,別人就可以加的少一點。
這個可以理解吧?
這么一看,這也是一種動態平衡,不是么?
而且如果沒有加關稅的這個情況,美國客戶的流動性或許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好。
比如說你是做家具的,你想去開發美國一個大客戶,假設restoration,一個我很喜歡的一個家具品牌,你想給它供應床墊,換在以前,你們合作的可能性基本為0。
為什么呢?
因為它的供應鏈穩定,供應商可能就是三家中國的大廠,你根本沒法做進去,就算想盡一切辦法聯系到了客戶,但是也沒用。
客戶告訴你,我現在做的很好,他們價格好,品質好,我們合作穩定,我為什么要找你?
是的,換在以前確實是沒有換供應商的理由,但是貿易戰一來,加了關稅,老供應商的成本突然開始增加,你的機會也就來了。
客戶會跟老供應商協商維持價格,但老供應商覺得原來的價格堅持不下來,要漲價,客戶又覺得漲價后的價格不能接受,那怎么辦?
客戶就會重新回到市場上,再去尋找更合適的供應商。
最后的結果可能就是客戶選擇了報價更低的供應商,雖然品質會略次于老供應商,但是也在客戶接受范圍內。
這時候許多備選供應商,就可以爭取到寶貴的機會。
你可能有機會給客戶報價,接下來還可以給客戶準備樣品,甚至還可以先接一個小單做做看。
我以上說的這些就是一個現實的情況,這些優質大客戶又有流動性了。
本來這些大客戶的供應商很穩,不需要做更換,但加了關稅后,合作出現了問題,以前基本不出來詢價的客戶都來詢價了;
以前連展會都不參加的客戶或只是來隨便看看的客戶,都開始和你談合作了。
02、洗牌過后各憑本事
我說這些并不是想讓大家覺得可以高枕無憂了,加關稅,挑戰一定會有。
關稅一漲,客戶就會要求供應商降價,來承擔額外關稅上的壓力。
這時候,供應商會陷入一個兩難處境:
如果爽快降價,一方面自己要承擔這部分的損失,另一方面,客戶也會因此疑慮:
“你這么輕易降價,是不是過去價格摻了很多水分,黑了我很多錢?”
而如果你不降價,那也會有問題。
價格談不下來,客戶那邊也會有壓力,不得不開始漫天詢價,去尋找其他價格更合適的供應商報價,嘗試新合作。
所以這時候,你降價是錯,不降價也錯。
更何況,現實問題,或許你的利潤只有10%,但客戶的需求是降價25%,你們根本無法達成共識。 那我說了這么多,是否得到結論了?
結論就是,美國加關稅,對于所有供應商,都是公平的,因為大家依然是同一起跑線。
只是你過去的老客戶可能會蠢蠢欲動,那些準備挖墻腳的同行,就有了新機會。
但是相對應的,同行那些老客戶,也會把項目詢價放出來,同行們也無法偷偷捂著,悶聲發大財了,你的機會也同樣出現。 所以貿易戰,對于國內的擁有許多穩定客戶的大型貿易公司,那是不利消息,因為客戶不穩了。
對于那些一直沒什么客戶的國內的小公司和soho,那是大好消息。
如果你覺得你的能力是足夠的,只是因為過去那些客戶沒有給你機會;
而現在客戶又開始sourcing了,你又有能力和客戶報價,就可以趁機挖那些,過去根本不理會你的,那些大公司手里的老客戶。
接下來,就各憑本事了。(來源:毅冰米課)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