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新加坡華人居多,但當地的風土人情、宗教習俗、商業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中資企業和個人,要認真學習當地文化,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做到人門問禁、人鄉隨俗。
民族、語言和宗教
民族:新加坡是一個移民國家。19世紀前半期,中國、印度、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群島的移民進入新加坡。
截至2017年6月,新加坡居民中,華族占74.34%,馬來族占13.38%,印度族占9.05%,其他種族占3.23%。
語言:新加坡的官方語言為馬來語、華語、泰米爾語和英語。馬來語為國語,英語為行政用語。
宗教:新加坡提倡宗教與族群之間的互相容忍和包容精神,實行宗教自由政策,確認新加坡為多宗教國。新加坡確實稱得上多宗教融匯的大熔爐,這里有著各式各樣的宗教建筑,許多歷史悠久的寺廟已被列為國家古跡,而且每年都有不同的慶祝活動。新加坡人信仰的宗教包括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基督教等。佛教是全國第一大宗教,佛教信徒占人口的33.19%,基督教18.81%,伊斯蘭教14.04%,道教9.96%,印度教4.96%,其他宗教0.59%,無宗教信仰者18.45%(2015年數據)。
習俗禮儀
(1) 喜好:新加坡人酷愛花草,胡姬花為國花;偏愛鳥類,飼養鳴禽十分盛行。他們特別講究衛生,喜歡沐浴,愛穿綢料衣服。另外,新加坡人對吉祥字、吉祥圖畫等都有特殊的感情。對“喜”、“福”、“吉”、“魚”字都非常喜歡,認為這些字都預兆著吉利。還有“蘋果”、“荷花” 代表“和平”;“蝙蝠”表示“幸運”;“竹”表示“文明”、“學習” 和“力量”;“梅花”是“新年之花”。他們偏愛紅色,認為紅色艷麗 奪目,X寸人有激勵作用。他們還把紅色看成是莊嚴、熱烈、刺激、興奮、 勇敢和寬宏的象征。
(2) 禁忌:新加坡人不喜歡 “7”,認為 “7” 是個消極的數字;對 ‘‘恭喜發財”之類的話反感,認為這有教唆他人發不義之財釀思,是挑逗、煽動他人損人利己的有害言語;忌諱烏龜,認為這是種不祥的動物, 給人以色情和污辱的印象;大年初一掃帚必須都收藏起來,絕不許掃地, 他們認為這天掃地會把好運氣都掃走。
(3) 衣著打扮:商務活動一般穿白襯衫,著長褲,打領帶即可。訪問政府辦公廳仍應著西裝、穿外套。新加坡人對男子留長發極為反感,認 為這是一種可恥的行為,會受到輿論的譴責。
(4) 見面禮儀:新加坡人在社交場所與客人相見時,一般都慣行握 手禮。在與東方人相見時,也有施鞠躬禮的習慣(即輕輕鞠一躬)。新加坡佛教徒在與客人相見時,慣以雙手合十為禮;客人同時也應以雙手合十還禮,以示相互尊重。
(5) 拜訪約會:新加坡人時間觀念較強,有準時赴約的良好習慣, 認為準時赴約是對客人的尊重和禮貌。拜訪活動一般要事先預約。
(6) 款待與饋贈:新加坡的招待方式通常是請吃中飯或晚飯。如應邀去新加坡人家里赴宴,可帶一盒巧克力或一束鮮花作為禮物。春節期間 華人拜年通常以桔子作為新年禮物,象征“吉利”。與馬來人或印度人共 同進餐時不要用左手取食。
(7) 言談舉止:要回避宗教和政治方面的話題。適于談論的話題有旅游經歷、所到國家的見聞以及新加坡的經濟發展狀況。他們忌諱有人說臟話,認為無論怎樣出現的臟話,都會對下一代產生壞影響。在新加坡進行貿易談判時,不要翹二郎腿,否則將破壞成交機會。新加坡街道和其他場所都保持得非常整潔,亂扔東西會受到嚴厲處罰,所以要注意不隨地扔 垃圾。新加坡人待人處事彬彬有禮,習慣笑臉迎送客人,因此在新加坡言行舉止要禮貌、謙遜。
(8) 信仰忌諱:伊斯蘭教為新加坡的國教,華人中有部分信奉佛教, 另外還有少數人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伊斯蘭教禁食豬肉,忌諱使用豬制品,也忌諱談論有關豬的話題;在進入清真寺前要脫鞋。
(來源:對外貿易之家)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