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說】:第114屆廣交會如期而至,再次讓全中國無數的外貿企業將目光聚焦在廣州。在今年春季廣交會的一片“暖意”之后,今秋廣交會又將出現什么樣的形勢呢?廣交會這張“晴雨表”正在為您揭開中國外貿未來半年的天氣情況。從今天開始至廣交會結束,雨果網總編將持續觀察本屆廣交會的最新動向,為您預測今后一段時間內的外貿走勢。
昨天,我恰巧遇到一位印度的采購商。他準備到廣交會三期去采購服裝。
雖然廣交會一期才進入第三天,但這位印度采購商提前不少時間先到中國,主要是想先拜訪一些工廠,然后再去廣交會看看。
這是一位“中國通”,從中國采購已有十多年的時間。他說,去廣交會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找新的東西;二是與一些老供應商見個面聊聊。
“廣交會對我來說是一個與供應商聚會的好機會。我的供應商分布在上海、寧波、泉州、廣東等地,我來一趟中國不可能每一家供應商都去拜訪,但在廣交會上我可以每一家都能去找他們聊聊,看看他們有什么新的設計和款式。”他說。
他還告訴我,除了看望這些老供應商,他也會到那些陌生的展商去看看,對比一下價格,看看有沒有更合適自己的供應商。
我問他,你公司主要從中國采購嗎?
他說,絕大部分是從中國采購,也有一些很簡單的東西從越南,以及印度本土采購,但這些地方生產的東西,在質量上確實會比較差,因為他做的服裝相對高端一些。
我又問他,你主要從廣交會上結識供應商嗎?
他說,早些年一直都是通過廣交會去找供應商,但是現在有一些變化,還會從網絡上去找。“其實,我一直還是比較喜歡面對面的洽談,看到實際的產品之后會讓我更放心,所以我會經常到中國來,直接去工廠看貨。不過,互聯網的發展讓工作變得更輕松,我也會利用互聯網去找供應商,但主要還是對比價格,中國的阿里巴巴上有很多供應商,也是我對比價格的一個很好平臺。不過,網上找好供應商后,在下單之前我一定會抽時間到中國來看下。”他說。
這位印度采購商的采購方式或許只是個案,但也讓我產生了疑問——是不是在一些電子商務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例如印度等南亞國家、非洲、西亞等地區的商人,他們對網絡貿易缺乏信任感?是否依然崇尚“眼見為實”的交易方式呢?
有了這個疑問之后,我又聯想到這幾年的廣交會情況。從2004年開始至今,我至少參加了8次的廣交會(主要是采訪),對這幾年廣交會的變化算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無論是原來的流花展館,還是后來的琶洲展館,廣交會的“場面”主要由歐美日等一些發達國家的采購商支撐著,現場一直都比較火爆。2008年之后,到廣交會采購的發達國家采購商人數可謂是急轉直下,但是來自俄羅斯、巴西、印度、東南亞、非洲、中東等新興市場的采購商卻越來越多,廣交會因此成了新興市場的“主場”。2008年10月的那屆廣交會,可以說是這種變化的分水嶺。
出現這樣的變化,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全球經濟發生了巨變——發達市場由強轉衰,新興市場則由弱變強。不過,我覺得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電子商務在最近這幾年的迅速崛起。
到廣交會采購的發達國家的客商逐年下降,與其電子商務的普及不無關系。當他們可以坐在辦公室輕松搞定采購的時候,自然不會千里迢迢跑到中國來。當然,這與發達國家采購商熟悉電子商務的模式,信任網絡交易有很大的關系。所以,他們減少了來中國的次數,在線上直接搞定訂單。
然而,對于新興市場,尤其是印度、非洲、西亞等電子商務尚未普及的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來說,電子商務看起來有些虛無縹緲,看不見、摸不著,所以不信任感較強。根據雨果網最近的報道,在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在印度,甚至在阿聯酋,當地消費者網上購物最常用的支付方式還是“貨到付款”。“眼見為實”仍然是他們的購物習慣。
基于以上的判斷,我建議外貿企業可針對發達市場與新興市場,在線上營銷與線下渠道之間進行良好的區別與互動。針對發達市場,可多采取線上的營銷方式,而對于新興市場,尤其是非洲、亞洲、南美、中東等地區的客商,可多采取線下展會,乃至上門拜訪客戶的方式去與客戶溝通。同時線上與線下也應該形成良好的互動,例如利用線上渠道對自身產品進行推廣,并與采購商進行充分的溝通,同時在線下讓客戶看到真實的產品及自身的實力,消除客戶的不信任感,從而快速促成訂單。
或許有人會問,本屆廣交會來自新興市場的客商不是有所下降嗎?對于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這主要與部分新興市場的貨幣貶值、經濟放緩有關,當他們的需求恢復、對本國經濟的信心恢復之后,依然會涌入到廣交會采購。從媒體的報道中也可以看到,其實本屆廣交會來自非洲的客戶就增加不少。
【歡迎關注雨果網官方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