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電商的成敗可能取決于流量,而社交電商的成敗關鍵就在于用戶的口碑。”Passfeed副總裁Hannah hu告訴雨果網,與傳統電商相比,社交電商擁有體驗式購買、用戶主動分享、銷售場景豐富等獨特優勢,用戶既是購買者,也是推薦者。社交電商實現了對傳統電商模式的迭代,未來也將成為跨境電商平臺創新的主力軍。
流量困局下,傳統電商與社交電商有何差異?
“做社交電商是不是應該先向淘寶、天貓等傳統電商渠道取經?”對此疑問,Hannah hu認為事實并非如此。她直言,傳統電商和社交電商兩者不可混為一談,比如從流量及用戶兩個層面來看就大相徑庭。
其一,流量方面。傳統電商是屬于中心化模式,其擁有一個聚合型的流量中心,平臺上的賣家比拼的是獲得站內流量的分配、轉化;而社交電商是去中心化的模式,其核心就在于將自身的能力不斷的向外傳播,不以流量為目的,從而幫助賣家做得更好,除卻流量所帶來的的困惱。
其二,用戶方面。傳統電商的用戶在完成訂單成交后最終仍歸于大平臺,且隨時會選擇其他電商平臺,用戶忠誠度及沉淀能力較弱,這也是近幾年來賣家之所以投入大量引流成本,利潤卻越來越微薄的根本原因所在;社交電商則是依托于內容體驗和分享信用為背書,不僅僅是做一個用戶的生意,更多的是通過社交電商運營模式做一群人的生意,建立起用戶與用戶之間的聯結。該模式下的用戶本身就可以自行循環,整合成數據閉環,從而讓用戶沉淀,裂變出新的流量。
除此之外,社交電商與傳統電商運營邏輯也大有不同。Hannah hu分析道,傳統電商是以“貨”為中心,是先有人買了貨之后才知道用戶是誰。“社交電商與之相反,其是建立在人與人的聯系,而后達成信任,最終才賣貨的邏輯。”
跨境社交電商大潮下,這四類產品更容易引爆傳播
社交電商火爆外衣下,包括跨境電商平臺、賣家等都紛紛拿出殺手锏搶占高地。比如速賣通聯手俄羅斯社交APP VKontakte深耕社交電商,Joom也開始通過網紅種草等形式吸引粉絲,發力社交電商。除此之外,美國本土電商平臺Passfeed以社交為觸點在廣度和深度方面做了巧妙的融合,該平臺不僅擁有來自中國賣家及美國本土商家的商品,而且還有電子錢包等業務形成個人消費金融的生態鏈。
而在跨境社交電商的大潮之下,究竟什么樣的產品、哪類賣家更適合于社交電商渠道?對此,Hannah hu透露如下幾點:
1、購物體驗好的產品。比如品質好,發貨時效快的產品等,其能夠通過更好的購物體驗從而促使用戶分享;
2、高頻率購買的生活用品。尤其是在產品外觀、性能方面具有優勢的家居用品、廚衛用品、裝飾品等,此類產品更有利于成功轉化;
3、新奇特的產品。該產品能夠成功引起用戶分享的興趣,博得用戶眼球。比如在每年萬圣節、圣誕節期間,部分別具一格的頭套類、服飾類、玩具類產品備受關注。
4、毛利空間更大的產品。之所以毛利空間更大的產品更適合于社交電商,是因為它能將其中的毛利結構分配給KOL,調動KOL的積極性,從而更愿意去分享和傳播具有一定毛利空間的產品。
在談及社交電商是否會成為跨境電商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問題時,Hannah hu給出了肯定的答復。“以往跨境電商更注重的是商品品類、品質以及價格,接下來則更需要注入一些新鮮‘血液’,比如‘社交+電商’的模式。”據其分析,社交是基于“用戶”本身在運營,而不僅僅是“商品”和“平臺”。縱觀當前全球跨境電商市場,雖然在電商運營、倉儲物流建設、整合營銷等方面日趨完善,但本地化運營進程尚且還較為緩慢。
“未來本地化將會成為跨境社交電商一大趨勢,只有在本地化以后,跨境賣家才能真正的在當地市場擁有主動權。而在本地化運營方面,則需要針對不同的客群、用戶行為維度、營銷玩法等,從而與本地市場進行深度結合,這將會成為接下來跨境社交電商發展的核心所在。”她說道。
(文/雨果網 陳林)
(來源:陳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