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nbo聚焦非洲立體電商平臺
? 專注中國-非洲25億消費市場
? 工信部對非合作重點項目!
做了這么久的中非跨境電商平臺,我們被國內用戶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
“ 非洲什么好賣?”
好問題。這個問題認真解答起來,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如果你心里也有這個疑問,答應我,請一定認真看完這篇文章。看
完以后相信你對各行各業青睞什么樣的產品,心里會感覺有了點眉目。
以肯尼亞為例,先來對非洲的城市和農村建立一點基礎印象。
非洲大部分國家貧富差距都比較大,問題比中國嚴重。其中肯尼亞是非洲相對較為富裕的國家(南非和阿拉伯文化的北非除外)。
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還好,在我們的觀念里覺得一個城市該有的東西它基本都有。
在內羅畢最繁華的地方,街道也有一些發達地區的影子。整潔干凈,綠化合理,建筑高高低低錯落有致,車輛熙熙攘攘,街邊都是商業廣告牌和廣告燈箱。
富人們會在豪華的商場和超市購物,如Westgate商場、TRM商場、Nakumatt連鎖超市。
非洲富裕的人不多,但經商、從政、接受高等教育后進入國際知名公司工作,都能給他們帶來不菲的收入和較高的購買力。
略微老舊一點的街區比較擁擠,能感受到濃郁的商業氣息,道路兩旁不乏國際知名品牌的廣告。交通相對少了點秩序,公交、摩的、行人都顯得比較隨意。
能擁有一個占了3個門面并且還有櫥窗的店鋪,說明生意做的很不錯了。
大多數的店鋪是只有幾個平方,貨物擺放擁擠。只用1平米的地方就開起來的小店鋪都非常常見。一些小店的主營產品是老式的鍵盤手機,如果開在市中心,產品價格并不便宜。
城市里普通人月薪大概10000-20000先令(大約值人民幣700-1500),在物價和中國幾乎不相上下的情況下,勉強夠維持日常生活開銷。買一部幾千先令的手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不過隨著智能手機生產成本的下降,幾千先令足夠買一部新的智能手機,而二手手機更便宜。在內羅畢,現在幾乎人人都擁有一部智能手機。
即便是城市居民,大部分人也更愿意在下面這樣的市場上消費。和我們二十年前很容易見到的那種街市一樣,東西的價格都很平民。
二手貨在這邊非常受歡迎,有不少規模不小的專賣二手商品的市場,樣子看起來也差不多是這樣。
這里擺地攤的也不少。在馬路兩旁地上鋪一塊布,放上售賣的商品,小生意就做起來了。
另外,直接把商品掛在身上或者拿在手上邊走邊賣的人也很多。當有人開車路過的時候,他們會望向車里或者趴在車窗外問你要不要買。如果在容易堵車的路段,路邊大概能看到幾十個這樣的生意人,一點也不夸張。
上面這些都是在城市地區能看到的景象。而在鄉村地區,店鋪大多為:肉鋪、家具店、雜貨店等
M-PESA是肯尼亞非常有名的手機支付平臺,用戶不需要開通網絡使用,只通過通訊信號發送一條簡單的短信就能實現付款或轉賬。而街邊小店可以幫用戶充值。給現金店主,店主就能幫你把金額充到你的賬號里。手機號就是賬號,非常好記。
即使資金有限,給自己的店鋪涂上鮮艷的顏色是一定不能少的事情。似乎不涂顏色,人家就認不出這是一家店鋪來著。肯尼亞人對鮮艷的顏色應該是情有獨鐘的,很多東西都是花花綠綠:服裝、店面、甚至是公交車。
說到顏色鮮艷,不得不提這里的公交車。下面開始說說交通。
非洲很多國家不但有公交車,而且非常酷炫,叫Matatu,有著異常鮮艷的涂鴉。正宗的Matatu車里應該還播放著勁爆的音樂。十幾年前,政府出于交通安全考慮禁止公交車涂鴉,所有公交車都必須是:白底,腰部涂黃條。但大約三年前,禁令又被取消了,于是現在兩種車都能在路上看到。
Matatu非常受歡迎,而Matatu涂鴉大多是手工完成,所以相關的產業和行業隨著禁令的取消一定需求越來越龐大。
除了公交,出租車和摩的也有。出租車流行拼車,沒啥特殊的。摩的和個人使用的摩托車在非洲非常普遍。
價格低廉、農村道路差、城市道路擁擠,都是讓摩托車風靡的原因。在非洲很多地方,摩的的效率比轎車要高出許多。但大多數時候大家還是愿意坐公交車,因為摩的價格更貴一些(即便中國也是如此)。
非洲消費高薪水低,你們一定好奇知道他們平時吃什么。
肯尼亞當地人吃兩種主食。
一種叫Ugali,是一種看起來像米飯但是實際是玉米粉的食物。
在餐館里,Ugali通常搭配青菜+牛肉/雞肉/炸魚作為一份餐來賣,需要200先令(約13元人民幣),只有白領才能經常這樣吃。普通工薪階層不會在一餐飯上花這么多錢。
售賣這種檔次食物的餐廳,環境大約是這樣。桌椅是塑料的。想想也差不多,畢竟物價那么貴。
家庭烹飪Ugali時,搭配的菜可能是少量的醬菜,或是做得比較咸的蔬菜,這樣,只需要一點點菜就夠吃了。正宗的吃法是用手揪出一小塊Ugali團成球,再用手指在上面按出個坑,把菜裝在坑里,一口吃掉。
另一種主食叫Chapati,就是薄餅。單買餅比較便宜,只需要大約10-20先令一張。
因為曾經是英國殖民地,肯尼亞人和很多歐美人一樣,不太在意中午吃什么。很多人中午不吃,或者吃一點水果就好。正好,這樣在吃上就不需要太多開銷。
除了這兩種以外,米飯也吃,但米飯不如這上面兩種受歡迎。
當地普通人容易吃到的菜的種類不多,葷菜常吃:牛肉、雞肉、魚、雞蛋、烤腸;素菜就比較慘了:土豆、洋蔥、西紅柿、外加一種叫不上名字的綠葉蔬菜。其他蔬菜和肉類也有,但是價格比較貴,大家平時不吃。
賣雞蛋和烤腸的小攤很容易在路邊看到。老板會把雞蛋或烤腸中間切開但不切斷,然后夾上西紅柿和少量洋蔥混合的菜丁,再撒點鹽。味道很不錯。
非洲本地水果特別便宜,氣候原因讓這些水果生長得特別好,非常好吃。于是在很多比較貧窮的地方,人們會拿香蕉/芭蕉當主食。炸或烤,天天吃,熱量非常高。所以很多人貧窮且胖著。
肯尼亞會有一些本地的連鎖餐廳,人均價位和國內差不多,在50-200之間。JAVAHOUSE是其中比較有名的餐廳,供應牛排、咖啡等常見的西餐。
看到這里,很容易猜到肯尼亞人的住房大概是什么樣子了。
富人住宅區同樣和發達地區類似,有公寓有別墅。
近幾十年的人口暴增讓非洲各國住房壓力都非常大。肯尼亞的城鎮居民大概需要花費月薪的30%-40%用于支付住房費用。
經濟條件最差的人群住的是棚屋。農村也多是這種。
住在棚屋里,自來水是沒有的,燒飯也是用木炭或柴。當禁止伐木的禁伐令再次被提起的時候,市場上木炭價格瘋長,足以證明民眾對木炭的龐大需求。
在鄉下,直接趴在地上玩對于小朋友們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過好的方面是,現在很多小朋友有了不錯的健康意識,知道水要燒開或過濾后才能飲用。
所以這樣就不難理解這件事了:當我們在非洲分公司對員工舉辦抽獎活動時,面對一臺帶藍牙音箱功能的充電寶,和一個電熱水壺,員工們幾乎一致表示更希望抽到電熱水壺。
盡管整個社會的平均經濟狀況不夠好,但肯尼亞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卻非常令人欣慰,校舍校園都修建得非常好。
在很多地區,裝修得最好的不是商場、不是政府大樓,而是學校。學生們有的穿不起鞋,但一定能領到免費的校服。另外肯尼亞還提供8年義務教育。
Amanbo CEO廖總的一句話令人印象很深刻:重視教育的國家將來沒道理不發展。是啊。
隨著對非洲的了解越來越多,非洲在我們腦海里的印象不再是簡單的“貧窮”兩個字。非洲的眾多國家也并不是不發展,只是比我們慢一點,晚一點。有著“人都是想有錢的”這個原始的向往,就總會一步一步向這個目標邁進。
以上內容只是我們對非洲了解的全部信息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非洲訊息,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進行識別,關注我們。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