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單往往是外貿客戶和供應商之間磨合的一個過程,重要性,毋庸置疑。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火急火燎的給我留言,說是因為試單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導致客戶下單的量越來越少。
盡管再三的解釋道歉,客戶依然是油鹽不進,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辦。
再仔細一問,發現這位朋友所謂的“解釋道歉”有很大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也是很多朋友身上存在的。
1.試單出了問題怎么打消客戶疑慮?
來看看他的問題:
冰大您好,最近碰到一個棘手的問題,想請教你一下。
有一個加拿大客戶,之前在我們這里下了一筆小單,數量很少。
當時跟客戶說好,第一次訂單可以不用加他們的logo,如果后面下單數量大的話再加上去。
但客戶收到貨后說我們的產品有很多問題,證書上沒有加商標,沒有吊牌卡,也沒有生產日期。
但主要的問題都是外在的一些小細節。
我能理解客戶,我們公司的確沒有照顧到各種細節,但我們也答應了客戶今后的訂單中,他說的要求我們之后統統可以做。
后來他發了一個詢價單,叫我發PI,數量還不錯,但我發了之后客戶又沒了音訊。
我追問過去,他又提到了上回訂單反饋的問題,后來他又發了兩次詢價單,數量也越來越少。
我每次做完PI后,人就沒音訊了。
現在他又發了需求過來,打了錢,差不多5%。
雖然種類多,但數量比第一次還少,一款產品幾十個,5種顏色,這么少的數量完全做不了彩盒。
我跟客戶說了,這數量太少,做不了彩盒,但如果能和上一次的數量一樣,我們可以盡量配合做。
但客戶回復說因為我們上次的質量太差,他不能冒險下一個小柜,除非這次的產品沒有問題,才會下一個柜子。
這個客戶每次來詢價,都一直在糾結之前的質量問題,想請教一下冰大,現在該怎么處理好。謝謝!
2.切實有效的方案,重奪客戶信任
我覺得,其實這里的問題,還是跟單過程中的問題,不夠專業,細節上沒有做好,漏洞百出,客人不滿也是正常的,我當時是這么回復他的:
往往trial order是一個磨合的階段,就是為了適應雙方的需求。
這個時候出了問題也不用過于擔心,后期訂單里逐步改進就好了,問題不大。
但是關鍵在于,你要拿出切實有效的方案,一步步告訴客人,你們如何避免之后的問題。
每一條都要詳細列出你們的處理方法,這樣才容易得到客人的信任,從而爭取未來的合作。
可是你們的做法是,給一個籠統的回復,這些東西我們都能做。
什么叫都能做?你們怎么避免同樣的問題再次出現?到時出了新的問題,你依然會狡辯。
這樣的回復,說了等于沒說,什么解決方法也沒提。
你的解釋只是流于表面,完全是不動腦筋的處理方式,毫無誠意,未來也必定出現問題。
結果就是,你們的確出了問題:
因為數量過少,彩盒做不了。
一開始你報價的時候有注明MOQ么?
如果沒有,那還是你的問題。
再說,因為上次的質量差,客人如今只下trial order,數量進一步減少,也實屬正常。
畢竟還在于磨合過程,誰會給你大單來冒險呢?
至于你說的,一款產品幾十個,五種顏色,做不了彩盒,這完全就是站不住腳的。
怎么可能做不了?
不就是錢搞定的事情么?不就是制版費么?這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的供應商,我要求打樣,他們都會投入成本,把產品到標貼到彩盒到外箱,給我全部做好樣品來確認。
別人也是投入成本的,有什么不可能辦到的呢?
既然是錢可以搞定的事情,那你就要用另外一種思路去衡量:究竟這個費用有沒有必要,值不值得?
如果說,投入彩盒的制版,差不多要3000塊錢,但是呢,這個訂單你可能利潤都超過3000了,為什么不可以答應?
無非就是少賺點錢,哪怕不賺錢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誰是想著通過這種試單賺錢的?
試單的目的是把訂單做得四平八穩,磨合問題,讓客人信任你,從而爭取后續的正式訂單,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再說了,哪怕你給客人做這五款彩盒,總的算起來略虧一點,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在我看來,這就可以當作戰略性虧損,是一種投入、是一種開發,而不是訂單的損失。
這就好比你請一個潛在客戶吃飯,吃飯喝咖啡接送,就是為了未來有個合作機會,起碼先留個人情,不是么?
如果能這樣想,是不是就豁然開朗了?
3.目光放長遠,平衡整體利益
我還想補充一點,很多業務員的思維都有一個誤區,就是那種“雁過拔毛”的心態:
“只要是訂單,就一定要賺錢,不管大小,大有大賺,小有小賺,哪怕一個樣品費,都恨不得賺個50塊錢都好,然后沾沾自喜。”
這本身就是很大的問題,越是計較蠅頭小利,就越容易失去更寶貴的東西。
做生意,看的是整體,是長遠,要綜合考量,要整體平衡利益。
該投入的投入,該支持的支持,該配合的配合,這樣才容易把新客戶做成老客戶。
一旦你有了老客戶,還怕沒有賺錢的機會么?
好的業務員,是綜合考量自己的業務和總體利潤。
幾個客人虧損,幾個客人保平,幾個客人盈利,這很正常,你要整體看待問題。
就像大老板,會糾結于一個小客戶是不是虧損?一個小訂單是不是虧錢?一個小客戶是不是沒有收那五十一百的樣品費?
大老板要考慮的,當然是業務部門整體的業績,整體的收益,最大的損失和問題,看的是整體的財務報表。
所以你如果做業務員,你還是斤斤計較于這些細枝末節,那你的胸懷和眼光就不夠,思維就容易陷入死角。
只能是一個“技工”而不是談判高手。
思路要靈活,做人要懂得變通,這也是我希望告訴所有人的。(來源: 毅冰米課 )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