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8點,中美新聞女主播“跨海約辯”引發關注。雙方就中美貿易摩擦等相關議題進行一場面對面、直擊焦點的“越洋對話”。自貿易戰發端以來,美國政府對華為乃至中國企業可謂“用心良苦”,而這一份用心良苦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怎樣令人費解卻又真實的存在呢?聚焦到跨境電商企業本身又該如何去調整經營戰略化解危機?
美國挑起貿易摩擦“殃及池魚”,多國受沖擊
曾有業內人士指出,中美貿易戰意味著高關稅供應鏈必將調整,這會給一些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國家帶來好處。然而事實是,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欠佳的貿易成績單卻說明貿易戰使其面臨更多短期痛苦。
據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公開數據顯示,其去年12月的出口下滑,幅度是兩年多來最大的。印度尼西亞數據也顯示,該國12月的出口增長是一年半來最低的。另外,菲律賓數據指出,去年11月份的出口出乎意料地下滑嚴重,其中電子產品出貨更是兩年來首次出現減退。
報道稱,各方原本認為東南亞可在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戰中獲益,然而相關數據顯示,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于高度依賴貿易的東南亞所造成的沖擊大過其利。
據新加坡股票行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師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新加坡貿易已經陷入低迷,大多數國家的搶先出口的現象似乎已經結束。出口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中貿易談判的結果。”
而除了東南亞新興市場國家受波及以外,中美貿易戰同樣殃及亞太地區,乃至全球。據日本大和總研經濟學家小林俊介估算,特朗普最新一輪的對華關稅實施后,日本經濟蒙受的損失可能高達1萬億日元(約合630億元人民幣)。韓國同樣也是壓力增大,韓國專家指出,兩大貿易伙伴之間的摩擦如果長期化,可能成為今年韓國經濟增長的最大變數。
另有專業人士認為,貿易戰升級對俄羅斯而言同樣沒有任何好處,未來全球衰退將致使像盧布這樣的原料出口國貨幣下跌。
中美貿易戰中彎道超車的經營戰略
美國挑起的貿易摩擦致全球多國備受沖擊,面對來勢洶洶的貿易戰,中國企業有何破局之道呢?
牛賽網CEO鄭戈告訴雨果網,當前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事實上并不能阻止中國商品入美,相反的,加征的關稅成本反而會強加到美國消費者本身。
據其介紹,中國歷久以來都有著深厚的重工業及化工業家底,這些因素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完成現代化工業體組建的關鍵所在,而其恰恰是美國無法在短期內轉移供應鏈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短板所在。
“一方面,中國所擁有的基礎設施配套正是其他發展中國家所難以超越的,以東南亞和非洲為例,電力供應尚且都還不太穩定,這對于工業化設備而言,斷電意味著報廢,企業損失巨大;另一方面,物流系統配套上,物流能否及時供給、原材料和配料能否準確到位,其不僅決定了企業效率,甚至決定了企業存亡。”
鄭戈認為,中美貿易戰的打響,出口企業短期內會呈現兩極分化,但長期來看解決供給問題關鍵在于品牌化建設。而作為跨境電商賣家彎道超車的經營戰略部署主要有如下兩點:
第一,做好跨境電商走品牌化路線準備,適當調整產品線,增加產品附加值,銷售高利潤率產品以此來適應政策調整及平臺波動。
第二,目前已有較多銷量低端產品企業,選擇提早一步將產品完成目的地港口清關動作,改變經營戰略的方向一定是立足于謀求長期發展而做出的全局性的經營管理。
廈門普維貿易總經理羅春生建議:“出口企業可以把大批量貨物分批次小量發貨,達到控制在800美金的免稅范圍內。美元匯率看漲對出口是有利的,尚且不會造成太大風險,企業在計價的時候需保留一定的匯率波動空間。”
廈門佐納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勇氣則認為,貿易戰一定程度上或將促進線上訂單增加,主要原因在于中國以外的市場電商快速發展引起,眼下出口企業重心應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國內外訂單結合;
2、新市場開拓是必要的,企業需要堅持;
3、采購壓縮成本,管理成本進一步壓縮;
4、品牌做精細化運營,加大基礎款產品研發。
(文/雨果網 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