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經濟衰退讓北歐國家芬蘭仍然深陷困境之中。今年以來,芬蘭各行業均有眾多企業申請破產,惡劣的經濟形勢讓企業經營舉步維艱。
雨果網從《赫爾辛基時報》日前的報道中獲悉,據芬蘭統計局的消息顯示,由于經濟毫無生氣,芬蘭今年1-7月有1856家企業申請破產,比去年同期上升6%。
無力償債的企業增多,只是建筑業在經歷金融危機后稍有恢復,略好于其他行業。1-7月建筑業有440家企業宣布破產,去年同期為475家,但就受影響的雇員人數而言,建筑業是最嚴重的,達2327人。
其他行業破產情況更糟,如農林漁業破產企業數上升58%。去年1-7月有33個企業無力償債,今年同期是52個。酒店業破產率上升22%,去年上半年破產旅館和餐廳有113家,今年頭7個月是138家。
今年截止目前為止,有206個制造和采礦企業無力償債,去年同期是203個。運輸倉儲公司破產數也從去年同期152增加到157。零售商店破產數從306增加到327。其他各類服務業1-7月破產公司為507個,去年同期是463個。
雨果網了解到,芬蘭總理卡泰寧近日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面對經濟持續疲軟等問題,芬蘭政府將陸續推出一系列新舉措,目的是精簡政府機構,增加就業機會,并提高福利體系的生產率。
日前,芬蘭執政聯盟各派就結構性改革方案達成一致。其中一項舉措是,如果父母之中有一方無業或在家休假,其子女不能享受政府幼兒園的全托服務。卡泰寧解釋說,這項新舉措的意義在于“減少這類能夠讓人們在家里待很長時間不工作還能領取的補貼”。
他說:“我們有免費的學校,高質量的教育系統,有養老保障,還有近乎免費的醫療衛生體系,以及其他相關項目……這個總量是很龐大的。”
卡泰寧說,芬蘭人口紅利期已經結束,未來15年,可以算出勞動力人數及其生產總值,同時也可以清楚地測算出衛生福利部門的開銷,二者相差大概有80億到100億歐元。從現在開始,芬蘭政府每年都要努力填補這個巨大的“可持續性缺口”。
除了削減開支外,最根本的措施還是設法增加就業機會,提升產業競爭力。
卡泰寧說,芬蘭經濟約一半依賴出口,而傳統的出口行業如森林、造紙、鋼鐵等日益萎縮,很多企業正處于結構調整中,這也導致失業增加和稅收減少。歐盟統計局報告顯示,芬蘭6月份工業產出比去年同期下降5.9%,是歐盟中下降幅度最大的。
為扭轉這一局面,芬蘭把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希望寄托于清潔技術、新能源等創新驅動類產業。卡泰寧說:“我們相信科研,相信教育,我們要把大量的公共資金投入到研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