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人潮涌動、商機滿溢的廣交會,暗中卻上演“不見新人笑只見舊人哭”的光景,許多展商望著空蕩蕩的展位無動于衷,隨后自娛自樂泡上一壺茶,慢悠悠地結束了本次陪跑。
有人說,展位費、車馬費、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都如此昂貴,為什么我們還要參加廣交會?當前火爆的線上B2B平臺和傳統貿易渠道相比,究竟輸在哪了?又為何有如此多的外國采購商,仍然堅持現場看貨,絕不輕易線上下單呢?
雨果網接觸的十余名外國采購商都表示廣交會現場的產品價格和許多B2B平臺報價存在巨大差異。來自孟加拉的進出口業務代表Md Shohag直接對比了同款手電筒在阿里巴巴和廣交會現場的報價,后者較前者相比要低200塔卡(孟加拉國流通貨幣,1孟加拉塔卡=0.07880人民幣元)。在Md看來,一個日用小物件都存在如此巨大的價格差異,那么更不用提一些家電或是大件產品。
(圖:雨果小編和孟加拉進出口業務代表Md Shohag的合影。)
而巴西貿易商代表Nicolas認為,在供應伙伴并不長期穩定的情況下,時裝、家電、家居、日用品這些產品的價格都存在很大浮動,并且線下的價格協商空間更大。其表示:“在平臺上通常只有固定的報價,并且很多時候詢盤報價的回復緩慢。”
廣交會不僅是外貿行業的晴雨表,更是市場前沿資訊和產品升級迭代的第一線。對于參加廣交會的海外采購商而言這是獲取行業資訊的前沿陣地。
加拿大采購商Mendeson對此表示:“顯然一些外貿平臺上的產品更新是落后于市場的,但廣交會不同,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最新的產品和技術,甚至可以了解你計劃購買的產品在未來有哪些研發和創新的可能性。”
同時,相較于線上平臺,廣交會現場展會也能夠更為直觀地展示產品功能和效果。
“說實話,阿里巴巴上的商家相對而言含金量并不高。”作為大型零售的采購負責人,來自德國的Gordushi Baihsen則一針見血,“我們的訂單金額很大,所以需要現場確認產品的規格規范。除了廣交會,我們還會到訪工廠,了解生產線和設備情況等細節。”
此外,不少賣家均表示了在線B2B上產品和實物差距明顯的問題。
“同一件產品,你可以在平臺上看到產品圖片近乎一樣的兩件產品,但報價卻各有千秋。考慮到這些工廠的樣品水準和制造工藝可能存在一定差距,我們通常看到實物樣品后才會確定訂單。”來自歐洲的CraigWonder也反饋了B2B平臺的不足之處。
專業性會展是其所代表行業的縮影,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就是一個市場。而從展商角度來看,廣交會是生產商、批發商和分銷商進行交流、溝通和貿易的匯聚點。據相關資料顯示,世界零售業250強中,就有150多家經常派員到廣交會采購,沃爾瑪、家樂福、家得寶、麥德龍、德斯高、克羅格等世界跨國零售企業已成為廣交會的常客。
總而言之,無論是對于采購商和參展商而言,廣交會仍然是外貿交易的不二渠道。
(文/雨果網 郭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