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觸的新賣家越來越多,發現部分工廠型賣家挺有實力。但是,真正能不能轉型做好跨境電商,其實還有待時間考驗。
跟一些做傳統外貿7.8年的一個老同學聊天,發現近一兩年身邊傳統工廠訂單,不停向跨境電商客戶渠道傾斜,傳統貿易比重越來越低。
之前主做oem的訂單也在不停下滑,甚至一些大型oem直接終止合作,一些敏銳的制造業主意識到大勢所趨,訂單從集中度會走向碎片化,為客戶提供精品和更優勢的價格和服務體驗是必然趨勢,轉型調整是必然。
大致身邊接觸跨境的供應商有三類:
1. 一些響應迅速的工廠已成立跨境電商團隊,借助產品成本優勢快速進入市場;
2. 也有一些因為缺少人才和對平臺的不熟悉去找代運營;
3. 也有的找到戰略合作電商伙伴進行深度合作。
從去年7月份到現在,經過大半年一年的發展現在去看,借助產品成本優勢進入市場的工廠,很多因為思維無法到位庫存積壓,儼然當初早期紅利為庫存買單,甚至跨境團隊成為了工廠的累贅。代運營基本上無疾而終,當初美好的憧憬承諾成了一道道坑,或多或少一些投入和損失。
進行戰略合作的工廠,有的因為相互合理的分配和默契,一年內雙方都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也有的因為彼此分配利益問題分道揚鑣。
跟這些朋友的聊天,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涉足跨境的計劃,但認為人才的欠缺和身邊的這些例子,讓人舉棋不定。
反觀思考最大的障礙并不是資金和人才,而是制造業老板的思維轉型,身邊轉型成功甚至彎道超車的個別例子,是因為老板的魄力和長遠眼光。
失敗的案例:
基本上是只想多一個渠道,去銷售工廠現有產品而已,最多是請幾個懂得操作賬號的人去經營。
對普通專業賣家而言工廠的最大優勢在于:
1、產品品質的有效控制和新產品開發,老產品微創新的時效上;
2、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傳統貿易的渠道資源。
現階段真正發展的實力賣家,已經集中了工廠,選品運營牛逼的專業賣家,專業物流服務商這三者。所以傳統工廠要在跨境電商布局,除了發揮現有優勢資源外,必須整合欠缺資源。
個人覺得傳統制造業工廠要做好跨境電商布局,要么與專業賣家形成戰略合,專注做好適合電商訂單模式的產品,數據分析調研產品進行更替研發,和產品各細節的完善,如:合理物流方案的包裝,直觀完整的產品說明書等。
對電商碎片個性化訂單的合理及時生產,又或者把跨境電商作為工廠發展戰略,如經營工廠一樣的高度去運營,當你有這樣的決心去做;所謂的人才問題和思路問題都將不會成為痛點。
那么中小賣家在這里面的機會,也是普遍存在的,我一直強調的一點,不管什么時候,都有中小賣家的一片天地。傳統工廠的基因就是生產產品,中小賣家的基因更多在于電商的運營。如果中小賣家把電商運營技巧,產品更新換代的需求反饋到自己產品上面,對已有的產品進行更新升級,包括顏色,尺寸,外觀簡單的更改。說到這里,很多人說,開模得好幾萬啊!這純粹是還沒開始就把問題想得很難。
其實你跟合作好的工廠能感覺到,目前的大環境下,他們也是非常愿意配合的。中小賣家應該能夠做到討巧的運營,多學習歐美中小賣家如何在中國賣家大批量進入的前提下,還能夠獲得很滋潤。很多歐美賣家都是一個小城市的一個角落,自己生產的特殊產品,我們應該反思這樣的現象為什么一直存在。(來源:跨境電商人成長日記)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