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俄羅斯每人年平均購鞋量從一雙上升到了三雙,鞋子市場成為繼食品和服裝之外的第三大市場。俄羅斯國產鞋子舒適而耐穿,但樣式單一、風格樸素。隨著收入水平提高,俄羅斯消費者越發關注鞋子的設計風格,實用性需求則退居次位。
本文作者詳述了俄羅斯制鞋業和鞋子市場的發展歷史,分析了俄羅斯不同地區居民的購鞋喜好,給我們描繪了俄羅斯鞋子市場清晰輪廓,非常值得一讀。雨果網在此向讀者推薦此文。
俄羅斯Obuv Rossii公司CEO Anton Titov在《莫斯科時報》8月18日撰文談論俄羅斯鞋子市場概況及俄羅斯民眾的穿鞋習慣:
俄羅斯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在過去十年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比如,俄羅斯居民平均每年購買鞋子的數量從一雙上升到三雙。專家表示,俄羅斯鞋子市場總額每年達到了250億美元,成為繼食品和服裝之外的第三大市場。
早些年,俄羅斯追逐時尚的消費者往往將眼光聚焦在吸引眼球的露肩裝和短裙之上,因此鞋店的鞋子往往樣式單一,清一色的高跟鞋或黑色鞋。早些年,俄羅斯大部分消費者只考慮鞋子的耐久性,而比較少關注鞋子樣式。
據調查,歐洲居民平均每年購買5雙鞋,而美國人平均每年買7雙鞋。歐洲的鞋店往往提供顏色各異、款式多樣的鞋子,并且隨著季節變化鞋子顏色和款式也會跟著變化。相比之下,俄羅斯鞋店的顏色顯得非常單一。
在春秋季,俄羅斯人往往會穿黑色、棕色、灰色或深藍色的鞋子,而這跟天氣情況有直接關系。在季度之交,俄羅斯人似乎很難搭配鞋子的顏色。但是到了夏天,情況出現了變化,俄羅斯人會穿上顏色各異的鞋子。
了解俄羅斯鞋子市場歷史情況,有利于解釋當今鞋子市場的主要發展趨勢。在前蘇聯時期,俄羅斯鞋子主要是國內自造的,當時俄羅斯每年的制造量以千萬計。那時,人們雖然經常穿牢固舒適的國產鞋,但是也不忘搜尋一些風格時尚的進口鞋子,但是在那種時代里,進口鞋子是很能買到的。
蘇聯解體后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俄羅斯市場被各類價格低、質量差的中國鞋子所淹沒,因此俄羅斯人似乎沒有其他選擇,只能購買這些中國鞋子。此時,俄羅斯鞋廠的競爭力下降,一度大幅度削減產量。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新型的鞋廠開始出現在俄羅斯。得益于1998年金融危機之后盧布大幅度貶值,進口鞋子的價格如火箭般飆升,因此俄羅斯國產鞋子獲得了良好的競爭優勢。但是,俄羅斯制鞋公司對設計風格不太關注,他們主要將精力集中在制造耐穿、實用而便宜的鞋子。
在本世紀初,高質量的歐洲鞋子開始出現在俄羅斯市場。這些歐洲鞋子的款式和品種繁多,季節變化時歐洲鞋子的款式和風格也跟著變化。此時,關注鞋子設計款式的俄羅斯消費者越來越多,因此在歐洲鞋子的強勢競爭下,款式單一的俄羅斯國產鞋慢慢喪失了陣地。
如今,俄羅斯市場上80%的鞋子都是進口的。其中,中國制造的鞋子占據了最大的份額。全世界各國每年制造130億雙鞋子,而中國每年制造的鞋子就達到了110億雙。相比之下,2012年俄羅斯制造的鞋子僅為1.04億雙。
俄羅斯婦女是鞋子市場的最大主顧,其購買的鞋子占成年人鞋子市場的70%。俄羅斯女士們平均每年購買三到四雙鞋,即便如此,這一數字也落后于追逐時尚的歐洲人。
俄羅斯地域遼闊,地區之間氣候各異,因此俄羅斯人穿鞋風格也各不相同。比如,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冬天異常寒冷,結冰的道路上灑滿融冰的化學藥劑,因此棉絨或正絨面革的鞋子不適宜在這兩個地區穿。而在西伯利亞和烏拉爾山區,冬天的天氣更冷,雪下得更多,空氣也更干燥,因此棉絨鞋受到這兩個地區人們的歡迎。
小城鎮的居民的收入往往更低,因此他們盡量選擇那些耐穿而適用于多種場合的鞋子。小城鎮居民經常步行外出,鞋子磨損得快,他們喜歡購買那些無需特別保養而外觀可以保持較長時間的鞋子。
俄羅斯市場里最受歡迎的鞋子是那種價位中等、同時又體現最新設計潮流的鞋子。這類鞋子不僅價格相對合理,同時其款式也可以跟上最新潮流,因此受到消費者的廣泛歡迎。
俄羅斯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他們越來越關注流行的設計風格和時尚潮流,俄羅斯消費者在購鞋時將更多地遵循美觀性標準而非實用性標準。(編譯:吳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