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跨境電商來說,有一些商品品類是非常難進入或者說門檻很高的。
有的是因為重量和體積過大,比如我們常說的沙發和床墊超大超重貨,它們需要賣家在目的國有多個海外倉和LTL零擔服務進行配合,以降低最后一公里派送的平均物流成本。在極端情況下甚至要求有到家安裝,才能把銷量跑起來(Forrest的新火科技團隊就在深耕美國大貨物流市場和退貨處理。所以深知其中的艱辛)。
有的是因為有嚴格的準入資質要求,比如醫療器械類商品,進入美國就需要有FDA的認證。
有的是因為商品屬性特別,需要有特殊的倉儲配套,比如食品進口到美國,除了有上述認證要求外,還需要有Food Grade的倉儲空間來存放。有的甚至需要冷鏈儲運防止變質和損壞等等。
WSJ去年年底的一篇文章《Amazon MakesInroads Selling Medical Supplies to theSick》,主要討論的是美國1996年通過的健康隱私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and Accountability Act》,是如何作用于和規范電子商務企業保護民眾隱私的。但另一方面,這篇文章也透露了一個快速演進細分領域,那就是越來越多的美國醫患消費者正轉移到網上進行醫護用品的采購。
因為美國的病患人員一個多世紀以來,一直都是在線下連鎖藥房購買所需的藥品和醫護用品,無論是處方的還是非處方的。美國大街小巷遍布著Walgreen, CVS, RiteAid等大型藥房連鎖的分店。Walmart, Target和Costco等商超的每一個實體店里也都配有處方藥柜臺和醫護用品專區。這是一個消費習慣被長時間固化的領域,它如今也被電商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文中還特別提及了一類"互聯網+醫療"的科技企業,比如這家叫Xealth Inc的公司,它的APP能讓醫生們非常容易的,把所推薦的醫護用品(甚至包括具體的品牌和規格),比如血壓計和手臂支架等,插入病患的電子病歷里,并發送到病人email。這極大的方便了病患的采購過程。原來醫生手寫的便條,既容易丟失,也耗時巨大需要在藥房里一排排貨架的搜尋。
需要注意的是,這類APP目前主要將流量都導流到了Amazon。原因也比較顯而易見,Amazon有最豐富的商品選擇其中包括醫護產品,有體驗最好的電子商務生態閉環,還有完善的Affiliate Program給服務商提供導流返點。
醫護產品采購大規模線下往線上遷移的變化,也就是最近1-2年的事。所以從事Amazon醫護產品銷售的賣家需要留意的是,如果發現近一年自己的單量增長很快,除了跟自己團隊的運營能力提升有關之外,還跟上述的底層大環境變化有關。比如在美國謎一樣突然火爆到不行的馬應龍痔瘡貼?!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文中一張關鍵的圖(圖2),它顯示過去一年里,美國實體藥店銷售的醫護用品的銷售量變化趨勢。從該圖可以看到,有些細分品類在實體藥店里已經是負增長了: 比如腳護理類(Foot Care),通氣鼻貼(Nasal Stripe),懷孕和排卵試紙(Pregnancy, ovulation kits),急救包(FirstAid)等。而有些基本已經增長停滯:比如牙刷,加熱墊(Heating pad), 成人失禁用(Adult Incontinence)等。
醫護用品是個需求相對穩定的領域,這些連鎖實體藥房丟掉的生意,基本都轉移到了線上,而且大部分都是去了Amazon。文中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 400億規模的藥品和醫護用品市場,2018年線上增長率達到了17%而線下僅僅只有2%。
跨境電商該怎么切這塊市場?就拿圖3中Amazon.com在售的一款腳部護理用品-去老繭死皮的腳底搓刀(Callus remover)為例好了,從FAQ和review來看它并無FDA認證,但是銷量是非常的好。而幾家圍著Philips和Oral-B電動牙刷做自有牙刷頭品牌的中國跨境電商,早就賺翻了。像牙刷頭這種銷量巨大的快消類產品,想來應該是每一個跨境電商都夢寐以求想進入的品類吧。
(來源: Forrest觀跨境)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