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開年第一炮,滴滴裁員2000人,宜家裁員7500人,大企、名企簡衣縮食紛紛宣布過冬,不少員工開工紅包或也換成了一紙“下崗”通知。
相比而言,跨境電商行業的“寒意”,似乎來得更早一些,2018年初就有曝出大賣企業裁員潮,此后一年的時間內,除了降低庫存和收縮擴張戰略,提高人效、內遷公司也成為賣家應對“寒冬”、降低成本之策。
跨境電商企業的“南渡北歸”
作為中國跨境電商最為前沿也是最為核心的陣地,深圳這片土地誕生了眾多知名大賣企業,同時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賣家“朝覲”,期望在這里實現“人生小目標”。但近來,越來越多的跨境企業,卻選擇將企業、職能部門遷往內陸地區。
就職于某大型企業的首席運營長Tom告訴雨果網,現在內陸地區一些地方政府對跨境電商、產業園扶植力度很大,同時相比深圳,內陸地區的人力成本要低得多,政策和成本便是這些跨境企業內遷的最主要的驅動。
“很多深圳的跨境企業選擇遷往湖南、安徽、河南等內陸地區,一方面,因為一些職能部門,本身對人才專業度要求并不高,且對企業的地理位置也沒有特殊的要求,內遷不會對其造成過多的影響,但卻能為其省下一筆不小的開支;另一方面,一些在內地擁有工廠的賣家,選擇內遷到工廠所在地,不僅可以更接近供應鏈,同時還可以申請相應的產業補助,如果是高科技產品還可以申請高科技補助。”
Tom介紹道,其所就職的企業,總部設在福建,并在深圳也設立了辦事處、分公司。而之所以要在深圳設立分公司主要是兩方面因素的考慮:一來是,行業資訊、資源獲取比較及時,方便和同行賣家以及各大平臺、服務商溝通;二來是,想了解不同地區人才的表現情況。
“坦白說,若從職業素養來看,深圳的人才確實比福建這邊的要好一些,當然成本也高出一大截。比如,在福建這邊做到運營總監的位置,其能力可能也就剛剛能和深圳比較資深的運營經理齊平。但在成本方面,深圳同級別的運營人員工資平均要比福建這邊高出三分之一。比如,深圳那邊基礎運營工資要6K-8K,而在福建這邊可能只需4k。”
但Tom也袒露稱,若從總體來看,其實深圳團隊也不見的比福建團隊產值高出多少,因為除了成本的因素外,深圳地區外部誘因比較多,人心比較浮躁,可能別的公司給出的工資多幾百塊,員工都會選擇跳槽,相比而言福建的員工更加穩定,性價比也比較高。
“寒冬”生存法則:“產、銷、人、發、財、資訊”協同并進
對于不少跨境電商企業來說,寒冬來臨,首要問題就是銷庫存。
相比一些大賣動輒幾億幾十億的庫存,Tom表示,其公司庫存簡直就是大巫見小巫了。“我們嚴控庫銷比,每天都在做產銷的協調——現在每個站點的銷量如何,工廠那邊生產多少,物流怎么結合去配送和運輸,這些產銷的綜合數據都由一個IT系統去測算。可能我們現在參加一個活動,銷量就跑起來了,庫存迅速下降,我們的系統就是評估實時的銷量和這些在海外倉、FBA的庫存的情況,什么時候沒貨,需要多少貨,我們就補貨過去了。”
Tom表示,其實在運營技術或者系統建設方面,大賣企業之間并沒有多大的差異,之所以有些企業會有大量的庫存積壓,歸根到底還是其組織架構和部門之間的協調管理出了問題。
“對于一些大公司來講,每個運營人員、每個部門都身扛業績壓力。可能剛開始上級就把運營計劃部署下去,一個月之內或者一個季度之內營收需要達到多少錢,而下面的人可能累死累活也達不到上級的要求,但也只能頂著業績壓力硬著頭皮去干,貨銷不出去自然就積壓下來;另一方面可能就是供應鏈方面,沒有做到實時的管控——前方明明還有一大堆的貨,后方還在拼命生產,物流還在不斷的運輸,每個個體或是每個部門甚至是上下級之間并沒有一個合理的協調機制,每個人有個人的想法。”
Tom建議跨境電商企業和賣家,在“過冬”之時一定要做“產、銷、人、發、財、資訊”這六大塊的管理和協調。
產:就是企業的產品和供應鏈,無論何時候優質的產品和供應鏈都不容忽視;
銷:就是賣家銷售狀況和銷售渠道,包括企業進駐的平臺,品牌的推廣等,要協調各渠道的布局,注意產銷平衡;
人:就是人效,要從注重管理、技術提升,從而最大程度的提高人均產出;
發:就是企業的研發、設計。包括產品的升級、商業模式的升級、人才管理的升級、IT技術的升級等;
財:就是企業的財務、稅務合規化,打造一個健康的資金流;
資訊:就是掌握或了解行業最新動態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針對變化及時的調整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