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8年對他所認為貿易行為不公平的國家進行了打壓,引發全球貿易體系的混亂。其關稅政策導致全球股市暴跌,并使得經濟學家下調了貿易增長預期。
特朗普想要懲罰那些他所認為的征收不合理高額關稅、竊取美國技術、向企業提供補貼以及向美國傾銷廉價產品的國家。然而,美國加征關稅的舉措不僅擾亂了供應鏈,還推高了產品成本和出售價格,這有可能會抑制經濟增長,并可能破壞負責談判、監督和調解貿易規則的世貿組織(WTO)的體系。
特朗普時常宣稱,美國的巨大貿易逆差(即出口貿易總值小于進口貿易總值)是制造業基地競爭力下降和美國實力喪失的象征。他的目標是通過威脅和誘使美國企業減少進口量并增加出口量,從而縮小2017年總計5660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
(圖為2017年美國和其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商品貿易狀況,紅色為貿易逆差,綠色為貿易順差,單位/10億美元)
特朗普先是批準對運往美國的進口太陽能電池板和洗衣機征收關稅(類似于進口稅),之后宣布對多數國家的鋼鐵和鋁征收關稅,包括其盟友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歐盟。面對美國的挑釁,后者均對美國商品征收了報復性關稅。
另外,特朗普宣布分階段向包括家具和食品在內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并揚言考慮將價值267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增列至關稅清單當中。面對美國的一系列舉措,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當然也選擇了“禮尚往來”。
特朗普的策略是否奏效可能要取決于誰會選擇先低頭,以及美國的貿易伙伴是否會提出限制其出口或是滿足美國的要求。面對特朗普放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威脅,另外兩個簽署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最終同意了該協定的修改。美國對金屬征收關稅的舉措以及對汽車征收關稅的威脅使得歐盟和日本也在考慮與其達成自貿協定。此外,美國也正尋求從根本上改變中國政府通過財政補貼和國有企業管理經濟的方式,但事實證明,動搖中國要困難得多。與此同時,美國貿易逆差在2018年再度擴大,其部分原因是美元走強導致美國出口價格的上漲。
貿易戰所帶來的影響仍在蔓延,這場“戰爭”震驚了眾多美國商業領袖,他們基本上更支持現有的貿易協定。不過,截至2018年年中,美國經濟增長仍然表現強勁,經濟學家將部分功勞歸功于特朗普的減稅政策。
然而,在貿易局勢緊張的影響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18年和2019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了0.2個百分點。
美國的金屬關稅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了ArcelorMittal、U.S. Steel和Nucor等在美國擁有工廠的生產商,這些企業不僅收取更高的價格,還重新啟動了一些已經關閉的工廠。與此同時,東南亞國家的一些企業預計,貿易戰為他們帶來了出口量的增長,其中就包括越南家具生產商Phu Tai Corp,該公司負責為沃爾瑪在美國的門店生產家具用品。
正如特朗普所愿,中國出口商正感受到壓力。研究機構EconPol Europe的一份報告稱,受到特朗普關稅政策沖擊的產品可能會被其他產品取代,這意味著出口商必須降低價格才能留住買家。
相較中國而言,美國“自家后院”的火勢似乎更為猛烈。美國工程機械制造商Caterpillar、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哈雷戴維森(Harley-Davidson)及其他美國制造商表示,關稅同樣推高了他們的成本并損害了利潤。哈雷戴維森表示,其正將部分生產轉移至海外。因受貿易戰影響,特朗普宣布向美國農民提供120億美元的政府救助資金。iPhone在華銷量低于預期之后,蘋果公司下調了其營收預期,而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將此部分歸因于不斷加劇的貿易緊張局勢。FedEx(聯邦快遞)首席執行官Fred Smith則因公司利潤受損,指責特朗普包括關稅在內的舉措為“糟糕的政治選擇”。
美國和中國都以本國法律為依據各執一詞,這有可能會限制世貿組織的調解能力,并破壞其以規則為導向的全球貿易體系。
(編譯/雨果網 陳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