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雖為農業大國,但是今年天氣反常,加之灌溉設施不給力,印尼本土生產的大米不夠吃了,因此今年年末之前,印尼至少要從國外進口60萬噸大米。
印尼政府將投入巨資整修落后的農田灌溉設施,欲在未來四年內完成修復工程,
這對從事灌溉設備業務的中國出口商來說,或許將是一個重要機會。
雨果網從亞洲媒體“Intellasia” 8月10日的報道中獲悉,由于今年印尼氣候反常,降雨量銳減,同時灌溉基礎設施落后,導致大米產量少于預期,印尼今年年底之前必須至少進口60萬噸大米。
此前,印尼的后勤機構表示今年無需進口大米,但是隨后不得不改口。因為印尼現行大米儲備無法滿足需求,尤其是當政府為了支持“為窮人提供大米”的計劃,而從國庫中運走了70萬噸大米之后,大米庫存銳減。
印尼后勤保障機構至少要在今年年末之前儲存200萬噸大米,用以滿足市場需求,并在來年春耕之際平抑大米價格。
去年七月,政府指示后勤保障部門進口100萬噸大米,但是最終只進口了67萬噸,其中60萬噸來自于越南,7000噸來自于印度。
農業部估計,印尼730萬公頃的稻田中,至少有240萬公頃稻田的灌溉系統需要重新修復。
農業部基礎設施負責人Gator Irianto表示:“政府至少需要20.4億美元資金來修復農田灌溉系統。今年,我們劃撥了6萬億印尼盾,專門用來修復農田灌溉系統,四年之內我們可以將所有的損壞的灌溉系統修復一新。”
印尼在2008年和2009年兩年里實現了大米自給自足,但是在2010年開始進口大米。去年一月份,印尼和緬甸簽署了一項協議。協議中規定,在印尼出現需求之際,由緬甸向印尼出售20萬噸大米。
去年九月,印尼又與越南簽訂了大米供應協定,協定中規定,在2017年之前,由越南向印尼出售150萬噸大米。
雨果網了解到,印尼人口龐大,大米需求很大,但是近年來印尼本土大米漸漸不能滿足國內需求。為此,印尼政府開始提倡老百姓選擇大米之外的碳水化合物食品作為主食,如甜馬鈴薯、玉米、木薯、高粱等,既可平衡營養,又可減少對大米的需求。
印尼政府曾組織了“一天不吃大米”的活動,由第一夫人作為宣傳大使的海報貼滿大街小巷,呼吁老百姓減少大米食用量;同時,政府還推出補貼措施,鼓勵農民多種植蔬菜和水果。然而,印尼民眾對政府的宣傳置之不理,仍然喜愛大米,拒絕輕易做出改變。無奈之下,印尼政府將“一天不吃大米”的口號改成了“一餐不吃大米”,但這句折中的口號能不能產生效果,尚待觀察。(編譯:吳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