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在“全球金融科技創新峰會Money20/20中國大會”上表示,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要想正確認識和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需要把握好金融科技創新的出發點、切入點、根本點和支撐點。
把握好金融科技創新的出發點。在李東榮看來,無論是哪類從業機構開展金融科技創新活動都要清楚自身定位,即始終把握準“我是誰、為了誰”這個根本問題,否則容易在金融活動中跑偏方向甚至迷路。
所以,金融科技與現代金融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必須堅持“金融為本,科技為器”。從從業機構開展業務首先要牢守申辦金融業務的出發點,并嚴格遵循金融活動發展和科技活動發展的基本規律,始終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出發點,以促進金融業轉型升級,建設普惠金融體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已任,把有利于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和普惠水平,有利于提高金融風險管控能力,有利于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作為評估創新價值的基本標準。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金融科技創新的發展方向正確,路徑科學。
找準金融科技創新的切入點。針對我國當前金融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從業機構應該按照需求引領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的思路,圍繞實體經濟發展中有效的金融需求和傳統金融服務短板,發揚精益求精的金融工匠精神,科學遴選安全穩定的實用型技術,運用到具有較高契合度的金融產品,避免“拿著錘子找釘子”的應用誤區。
堅守金融科技創新的根本點。金融業是與財富打交道的高風險行業,同時也是充滿誘惑的行業。提升風險甄別、風險定價、風險處置等能力一直以來都是金融從業機構最基礎和最核心的功課,也是最大的挑戰。
在防范金融風險方面,金融從業機構要做到風險管控安排與產品服務創新同步規劃、同步部署;有效地完善合規管理,應急處置,切實做牢數據保護、運行監管、災難恢復等安全保障防護,使各類金融創新可能帶來的風險處于可管、可控、可承受的范圍之內。同時,通過信息披露、風險提示、合同規范等方式,避免新的風險和成本向金融消費者轉嫁。
做牢科技金融創新的支撐點。技術不是萬能的,不可能一勞永逸解決所有的問題。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互聯網科技公司,如果缺少機制、人才、數據、標準等方面的有效支撐,金融科技將只是空中樓閣和繡花枕頭。
因此,在機制方面,要設向努力形式有活力的機制,通過各種創新平臺,打破部門條塊分割,完善試錯融錯機制,有效解決當前金融機構存在的創新融錯不足、考核機理不相融等機制問題。
在人才方面,努力完善人才的交易和輪崗機制,注重人才在業務和技術不同崗位的適度流動,培養復合型的金融科技專業性人才,逐步地彌補金融科技的人才缺口。
在數據方面,從單純的數據的囤積者轉變為數據的挖掘者,在依法合規,保護好消費者前提下,努力激活內部的存量數據,盤活外部的合作數據,切實提升數據挖掘能力和治理水平。
在標準方面,以增強安全性、合規性和互操作性為重點,積極地參與和推進金融科技標準化建設,提高金融科技在服務要素、產品定價、信息安全、隱私保護、風險管理等方面的標準和規范化的水平。
(文/雨果網 蘇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