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的陰霾下,跨境電商也終于迎來年終旺季,但自年初以來的從關稅到物流等多方面的變動,也致使不少賣家對今年旺季信心漸失,尤其是美國宣布啟動退出萬國郵聯程序,以及未來美國對華征稅清單的擴大和明年2000億關稅的提高,更多的賣家對明年的形勢也倍感迷茫,甚至有人說,跨境電商進入了“寒冬”。
針對以上問題,在福建省跨境電商協會三周年慶上,福建縱騰網絡聯合創始人王鉆接受了雨果網的專訪,表達了他的看法。
貿易戰下,跨境物流形勢嚴峻
前些年,無論是平臺方還是賣家,都大力推崇“海外倉”的模式。的確,先行使用海外倉的賣家,都嘗到了紅利,但跨境電商賣家貨物進入海外倉,其實是按照傳統B2B的方式清關、交稅的,所以受貿易戰的影響,關稅的增加,也極大的增加了“海外倉”模式下的成本。
除此之外,10月份美國方面宣布啟動退出萬國郵聯程序,引起了跨境電商行業巨大的震動,而隨之中國郵政也宣布美國路向郵政產品漲價。
由此可見,2018年旺季,跨境電商賣家面臨著巨大的物流挑戰。
王鉆表示,受貿易戰和去年運營狀況的影響,今年使用海外倉備貨的賣家的確遇到了一些困難,總體而言,賣家今年備貨海外倉的動作也更加謹慎了。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平臺競爭加劇,流量增速下滑,賣家為了更好的銷售業績,去開更多的店,同時垂直賣家也開始去拓寬品類,整個市場競爭難度加大;另一方面,2018年行業的監管環境、平臺規則、稅收、關稅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動,這也是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定要經歷的過程。
而關于中國郵政漲價,則是一直在進行中,美國方面宣布退出萬國郵聯,可能只是加快了“漲價”的到來。
電商征稅大勢所趨,賣家資金需求急劇上升
除了物流層面的變化,近期美國對于電商征稅、以及整個2018年全球各國針對電商的稅改,也在跨境電商行業中掀起了巨浪。
對此,王鉆認為:“電商企業規范化是到了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對線下零售業產生的沖擊到了政府、行業、消費者都無法忽視的一個地步,這也說明電商行業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就像長大了成年了。 但是這種監管相對是比較公平統一的,我覺得總體影響是均衡的,水漲船高。”
另外隨著未來海外倉的大規模使用,賣家資金量需求急劇提升,資金來自信用,信用來自合規化的財務結構。而且這種信用需要幾年合規化的積累,長期來看,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必經階段。
“當前,一些主流電商平臺也會開始意識到這種變化,會從招商為主,慢慢轉向為現有賣家提供服務,這塊會慢慢占據更多的比重。畢竟現有大賣家有一定基礎,規范化更有可能性,機會成本更大。另外新小白賣家招商空間不大了。”王鉆介紹道。
2018年并非跨境電商“寒冬”
中美貿易戰、全球稅改、平臺政策變動、行業競爭加劇,2018年的確是“多事之秋”。甚至行業中有人說,2018年是跨境電商“寒冬”。
但王鉆表示,2018年并非是行業寒冬,只是行業發展的階段特點不一樣,但這樣的市場環境對每個賣家又都是相對公平的存在。
“經歷過2014年行業洗牌期的賣家,就不會認為2018年是行業冬天了,只是行業發展到不同階段,必經的道路,而對于賣家來說只有能夠適應未來生態,才能更好的存活。一方面,賣家自己要做好供應鏈的管理,對銷售風險要有充分的認識,控制好備貨節奏;另外也要拓寬銷售平臺,加快周轉。因為,關稅增加對大家都是公平的,這也是考慮賣家的實力和價格談判能力,價格可能最后大家都會上漲,漲的比較少的賣家就有優勢了。”
王鉆建議跨境電商賣家,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運營邏輯萬變不離其宗:
1、做好品牌、設計好產品;
2、管理好供應鏈;
3、增拓銷售渠道。
但王鉆也強調道,但當前階段可能同樣的事情做法又不一樣。
“有實力的賣家。要考慮收購工廠或者入股工廠,未來好工廠是稀缺資源。縱觀歷史,過去幾十年能活下來的外貿公司基本上都是有工廠的;另外無論應對價格上漲還是關稅貿易戰,很多工廠都會考慮到東南亞等地設廠,這是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經之路,中國經濟在發展,部分附加價值低的工廠外遷也是一種趨勢,所以賣家也要考慮采購全球化;同時賣家的品牌設計要前進到消費國市場,供應鏈要延伸到世界各地貨源地;有精力的賣家也可以考慮在主要市場國家,增拓新的合適的電商平臺外,也加大線下市場渠道的開拓力度。總體上都要走出去。當然每家情況都不一樣,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王鉆講道。
(文/雨果網 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