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海關宣布,從8月14日開始,俄羅斯不再承認聯合國的某項國際通關過境公約。該項國際通關過境公約目的在于加速國際貨物流通。這項業界看起來有些莫名其妙的決定,恰逢俄羅斯進口貨物的通關旺季。
雨果網從《莫斯科時報》8月2日的報道中獲悉,俄羅斯海關官員并未解釋這個決定的真正原因,這使貨運商感到困惑并陷入了困境。俄羅斯的這項決定正趕上進口商9-10月份的通關旺季。屆時,可能引起新的進口通關麻煩。
總部位于日內瓦的國際道路運輸聯盟高級官員Marek Retelski表示,沒有人知道是什么原因促使俄羅斯單方面做出這個不合理的決定。
據了解,該公約是國際公路運輸聯盟于1975年在聯合國的協助下制定了《國際公路運輸公約》(TIR)。
該公約創立了一套簡化的通關體系。按照該公約,貨物在原產地國封存之后,可以在途經他國之時無需開箱驗貨,而直達出口目的地國的海關,而貨物通過國海關可以在按照專門印制的征稅清單,對過境貨物征收關稅。
俄羅斯退出這一公約的決定正好遇到了貨物通關的高峰期,因此許多貨物因清關不暢而導致價格上漲,有些貨物的到貨物期限也將延遲。
在宣布這項決定的聲明中,俄羅斯海關表示,國際公路運營商協會未能履行支付關稅的義務,其拖欠關稅額從2010年的730萬盧布上升至現在的2000萬盧布。
一位律師事務所顧問對此解釋聲稱,俄羅斯退出公約將意味著,企業在邊境通關將不得不出示原產地證明,不再使用電子申報形式。
但是國際公路運輸聯盟對此表示反對。其CEO表示:“我們共進行了105批次的關稅申報,總額為9230萬盧布,其中,87批申報的關稅已經依法繳納。有另外10批因為存在法律爭議而正在進行訴訟。另外5批正在討論之中。”
歐盟高級官員Algirdas Semeta公開表示對國際公路聯盟提供的數據表示支持。 業內人士表示,俄羅斯退出這一公約意味著,進出口公司必須向海關出示繳納關稅的原始證明文件,電子版的關稅申報證明已經失效了。(編譯:高祖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