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互聯網誕生,最初只是在學術圈把玩;后從九十年代開始,萬維網的“騰空出世”,互聯網慢慢被應用到商業領域,但那時候還是有關電子郵件、搜索引擎和門戶網站這類信息互聯的應用階段。
過去十來年,我們漸漸看到產業互聯網的興起,互聯網開始和形形色色的傳統行業相結合。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的興起,我們甚至迎來了價值互聯的時代。
而到了產業、數字科技和金融高度融合的今天,新興的數字科技和金融又將如何為傳統產業賦能呢?電子支付作為數字科技與金融相結合的產物又在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化遠遠不止將業務從線下搬到線上如此簡單,因為互聯網不僅是技術、平臺層面的事物,也是管理和理念方面的新興事物”,余晨講道。
很多人從傳統行業轉型剛投入互聯網的懷抱時,都有一個普遍的認知誤區:只要將傳統業務搬到線上,就完成了互聯網化。就比如很多傳統銀行通過在線上開個營業廳,便稱自己完成了線下到線上的轉型升級?!
余晨指出,這僅僅只是把互聯網當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工具、通道,并沒有用互聯網去中心化,自上而下的真正重塑所在行業的價值鏈帶來新的業態、帶來新的商業模式。
以上這種互聯網化最多停留在工具層面,還有更高的理念層面的“互聯網+”。
你或許會發現美國硅谷很多的互聯網企業真正實現互聯網平等去中心化的理念,往往是從公司CEO到員工整個管理都非常的扁平化。再比如說小米有粉絲經濟的概念,就是把用戶變成自己的粉絲,從某種意義上變成營銷團隊的延伸,也就是互聯網意義上的“無邊界組織”的概念,這或是真正實現理念層面的互聯網化。
那傳統企業為什么一定要進行互聯網化呢?數字經濟又給傳統經濟帶來什么沖擊呢?有數據發現互聯網時代下企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遠遠超過傳統時代帶來的一切。從0到100億美元交易,沃爾瑪用了30年,而eBay僅用了6年;谷歌2000年的市值在2000億美元左右,今年就已經達到近8000億美元的市值,而傳統大牌的通用汽車企業如今市值也不過百億美元,可見互聯網重構了很多經濟規律、價值規律。
或許不難發現,如今會有很多互聯網企業一夜之間成為“巨象”,呈現爆發式增長,而傳統行業則很難看到這種效應。余晨戲稱:“如果說傳統經濟像在做刀削面,那么互聯網經濟就是在做拉面,因為它的裂變速度非常快。”
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化肯定離不開支付方式的轉變。余晨稱,談到電子支付,十年前大家對于它的了解就停留在電商領域,更狹義的理解就是網購支付。當然不可否認網購在中國發展呈現指數型增長,比如淘寶、天貓、京東其電子交易量與日俱增。
余晨指出,電商背后其實蘊藏著一個更大的支付市場——中國傳統行業的電子化。我們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傳統行業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流如何實現電子化。
可以說,支付是所有交易的基礎設施,所有的傳統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電子支付,這是電子支付強勁的增長力,包括今天阿里、騰訊也是在開發傳統行業產業升級電子化的市場。未來可以看到,通過電子支付的發展可以為中國的傳統行業賦能,讓這些行業背后的經濟交易變得更有效率、成本更低,進而推動整個傳統產業升級迭代。
除此之外,電子支付也給社會創造出更多價值,過去十多年,電子支付也在推動公益事業在中國的發展。過去老百姓認為慈善和公益事業是名人、有錢人、大企業做的事情,都是上萬、上百萬才拿得出手。隨著互聯網和電子支付的發展,公益的門檻變得越來越低,也越來越碎片化、點滴化。
他還提出,公益不應該是遭遇大災難后的一次性、集中性的活動,而應該變成平時細水長流的狀態;公益也不是靠少數人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獻出的一點點凝聚成大能量,這一切因為有了互聯網和電子支付變成可能。
(文/雨果網 董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