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地處西非海運和石油樞紐的重要位置,全國鉆機設備作業承載能力可以達到100臺。但由于技術差距和日漸增加的水路安全問題,同時再加上新石油法案(Petroleum Industry Bill, PIB)非獲利(non-passage)條款對行業潛在投資者的巨大阻礙,鉆機維修這個市值達20億美元的市場,其投資機會還沒有被國內外投資者涉足。
雨果網從尼日利亞當地媒體的報道中獲悉,一個鉆機維修工廠一年可以創造2億美元的產出,同時每年可以為尼日利亞帶來120億奈拉的關稅收入,來自船只和設備收取的費用也能為尼日利亞港口管理局帶來百萬美元的收入。除此之外,還可以直接創造1000個就業崗位。
然而,盡管好處頗多,但尼日利亞“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維修方面人才的匱乏,以及投資基金不足等因素,2012年超過100臺的鉆機被運到非洲以外的地方去維修,上十億美元的經營收入就這樣拱手相讓。而這也間接導致了目前尼日利亞全國的鉆機數已經降到不到30臺。
據了解,目前尼日利亞大約有3家輪船和鉆機維修廠:Lagos Deep Offshore Logistics Base(LADOL),Nigerdock和Integrated Logistics Services(INTELS)。分析認為,根據本地含量法案,作為一個能促進就業的重要行業,可以直接創造10000個直接就業機會和5000個間接就業機會。這還僅僅是尼日利亞作為非洲西海岸的海運商業樞紐(能投資發展更多的輪船和石油鉆機的維修和保養工廠)所能產生的效果。
尼日利亞國內一家從事鉆機維修業務的物流公司LADOL的總經理Amy Jadesimi女士說,尼日利亞具備維修在其水域運營的輪船和鉆井設備的潛力,能夠吸引西非其他地區的海運和石油生產國家的輪船與鉆井設備來維修。分析人士預測,到2017年,這個區域將有大約250個近海石油的勘探項目。她認為,政府需要吸引和鼓勵尼日利亞人通過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在國內建設更多的工廠。
殼牌公司前外部事務經理Eddy Wikina表示,在這個國家確實沒有足夠的維修工廠來滿足鉆井設備的維修和保養。他說,這就造成,盡管這個國家有巨大的市場,但資本還是流到國外,所需職位也由外國人來擔當。同時他又強調,增加更多的維修工廠會給意在掌握鉆井設備維修和保養技術的尼日利亞人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
尼日利亞勘探公司Degeconekr 的總經理Abiodun Adesanya也表示,因為尼日利亞的石油勘探業務較多,在鉆井設備維修行業尼日利亞人有著很大的機會。他說,這個國家石油的勘探開發會創造大量的鉆井設備維修工作崗位。
NRG鉆機尼日利亞有限公司的總經理Nwankwo Charles說,只要有適當的培訓,尼日利亞人可以維修和操作鉆井設備。“但很不幸的是,應該提供這些人力資源培訓平臺的尼日利亞的理工學院沒有足夠的設備培訓學生。”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尼維修工廠轉而建立自己的培訓機構,以彌補人力資源缺口并創造就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