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印度消費者事務、食品和公共分配部部長Ram Vilas Paswan 表示,已做好準備推動新《消費者保護法》(Consumer Protection Act, 2018)生效,電商市場將面臨更多的法律約束,并背負更多的責任。
這一法案將如何影響電商企業?
針對亞馬遜印度站對賣家在其平臺上售假毫無作為,全印度網絡供應商協會(AIOVA)曾一度表示了他們的擔憂。另外,該協會要求政府頒布相關法律保護賣家和供應商。
此外,京東、聚美優品、京東、拉手網等中國領先的電商平臺都曾被發現在印度銷售假冒產品。阿里巴巴還被指控過為展示其領先地位,進行了數據偽造。
法案要求電商零售商和平臺對其平臺上銷售的殘次產品、假冒產品負責。
根據印度《信息技術法案》和印度工業政策與促進總局(DIPP)指南,目前印度電商企業被視為電商平臺和技術平臺提供商,是買家和賣家之間的協調員。
但2018年新《消費者保護法》頒布之后,電商公司需要在消費者事務部登記平臺,也必須披露其業務細節和賣家協議。電商公司還需向有關部門告知,他們存儲的消費者數據的意圖和用途。法案還將深入探討電商公司在向廣告商或其他人分享消費者相關信息時,是否需要征得了當事人同意。
到目前為止,電商公司在應用機器語音和人工智能時使用了大量消費者數據。為獲得人工智能驅動的一些功能,電商公司常常將消費者數據發送給人工智能公司。新法案出臺后,電商公司將有可能不能再進行這類數據的分享。
電商公司的擔憂
針對新法案,許多電商公司向當局致函,表示這將導致業務不能順利運行,造成不必要的問題和麻煩,而且可能使電商公司為了澄清和解決問題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事實上,新《消費者保護法》并不是電商公司和初創企業面臨的唯一障礙。在過去的一年里,印度政策不斷發生變化(如GST稅改、源頭征稅制度等)對電商整體市場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據了解,來自印度工商聯合會(FICCI)、印度工業聯合會(CII)、亞馬遜印度站和其他電商公司的代表們已經與印度消費者事務部秘書Avinash K Srivastava會面,表達了新法案將對印度電商市場業務運轉造成過度管控的擔憂。
(編譯/雨果網 吳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