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家、工廠,這兩個涉及跨境電商貿易的主體,在實際合作當中也是矛盾重重。賣家想節省成本,工廠也想爭取更多的利潤;賣家對個性化產品有強烈的需求,工廠必須轉變生產模式滿足賣家需求,生產難把控……
在跨境電商運營中,賣家應該有怎樣的選品思維?又究竟該如何與廠商一致行動,完成選品備貨的無縫對接?
在為跨境電商賣家供貨的過程中,不少廠商會發現有很多跨境電商賣家在選品上特別偏愛“新奇特”產品,然而新奇特產品真的好嗎?賣家較為容易陷入新奇特選品的誤區究竟是什么?
深圳市卓億電子有限公司合伙人、首席市場運營官汪勇表示,其實新奇特產品埋了很多的誤區和盲坑,賣家一不小心就容易遭至“殺身之禍”。
首先新奇特產品的銷量較不穩定、市場反饋不充分、專利版權的風險也較高;如2017年大火的指尖陀螺、指尖猴子,從爆單到后續的大起大落,從這些經驗教訓來看,新奇特產品不具備相關商標專利權的話,其所帶來的將會是金錢及血的慘痛代價;
其次,制造新奇特產品的廠商通常魚龍混雜,供應商跟風冒充成品牌商的現象也是比比皆是;汪勇舉例道,“記得2017年年初在深圳舉辦了一場世界無人機展,全場大概有300多個供應商來參展,但是實際上轉過一圈之后,你會發現,超過一半的都是大疆的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就把主板或者其他配件進行稍微的改裝,而真正能夠獨創設計出媲美大疆無人機的實際上少之又少。”
最后一點,賣家在選品時總是寄希望于熱銷品或者成熟產品,而這部分產品其實已經在各大跨境電商平臺積攢了一定的流量,海外市場占有率也已經較為成熟,賣家如果盲目進入與之競爭的話,可能得不償失。
賣家是否真正了解工廠的運作流程呢?汪勇表示,其實工廠在配合跨境電商賣家合作開發產品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痛點難題。一方面基于賣家打樣的需求,工廠在高強度的排期中需要合理安排產能進行定制;另一方面部分產品的生產周期較長,備料占比大,多數情況下需要等到所有生產的原材料備齊了才會排線生產,且成品入箱后很難再有其他動作,則賣家的該條生產線就很容易擠占工廠本身的產能和任務排單。為此,他建議賣家在與合作工廠定制采購的過程中,可就已有的現貨嘗試定制,在生產周期內保持靈活的雙向溝通;需要貼牌、貼標的產品預先通知,包裝清單提早確認、物料提早到廠。
其中,針對跨境電商賣家備貨方面,汪勇也提出了如下幾點思路:
1、部分目前在跨境電商平臺上較為熱銷的爆款或潛力爆款,為保證其生命周期需盡早下單;
2、賣家需與合作廠商取得聯系,判斷工廠的淡旺季對應自身的產品采購訴求,做好備貨計劃;
3、了解廠商新品開發周期及可量產的時間節點,提早溝通測試,可搶先機;
4、定期要求廠商更新現貨庫存動態表格;
5、提前溝通好對應的備貨計劃,不要“有單下單,沒單不聊”;
6、節假日期間,供應鏈容易出現異常情況,則此時需要賣家動態調整自身的備貨計劃,避免斷貨和庫存積壓的出現。
汪勇表示,跨境電商賣家在不同階段對工廠和產品的訴求也有所區別,對于部分已經初具規模的大賣家而言,其每年的訂單數量、運營實力和資金實力都具備了較高的水平,不足點在于精品電商的意識還較為薄弱,合作的商務教條較為嚴苛;對于此類的賣家而言,規范的外銷工廠是他們較優的選擇,因為此時廠商所能提供的信息材料較為齊全,產品售后問題少且基本上覆蓋的選品范圍也較為廣闊;而對于中小規模的賣家而言,運營管理人力不足、訂單小單多頻的特征,要求這部分賣家對應尋找一些中小規模的工廠,以精品、成熟品為主進行磨合,且合作廠商的現貨庫存需較為齊全,主動配合的意識較為重要。
為更好的適應產品需求和市場變動,現如今與跨境電商賣家合作的這部分廠商,也正在尋求一條新的合作方式配合跨境電商的發展;對此,汪勇坦言,“工廠的意義其實已經不是簡單的生產,特別對于我們外貿工廠而言,實際上我們的模式是產、銷、研一條龍,為跨境電商賣家提供包括設計生產、銷售到后期優化改進等全套服務。”
對于部分從事“二道販子”的賣家而言,廠商的優勢價值尤為凸顯:
1、產品規格的堆砌不等于產品賣點,產品的賣點建立在物理參數上買家是無法形成體驗的場景想象的,繼而影響產品的訂單轉化率;廠商對產品的賣點較為熟悉,營銷推廣時較容易把握產品的賣點特征;
2、熟悉產品的適用場景分析;
3、洞悉產品的國際市場風向和未來的市場購買趨勢;
4、基本掌握國際品牌的銷售手法,對品牌及產品市場推廣起到一定的幫扶;
5、對現有產品下一步的更新迭代有初步的想法;
6、可提供產品的售后問題匯總,以及對應的痛點解決方案。
(文/雨果網 鐘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