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高,沒利潤”這樣的聲音在跨境電商行業內就沒停過。這不?剛步入2018年,成本又漲了,這次是跨境物流——FedEx率先宣布2018年1月1日起提高運價,接著DHL、UPS、美國郵政、法國郵政以及荷蘭郵政等多國郵政、快遞企業在內也紛紛上調運費。
除此之外,更有業內人事預測,整個2018年,中國出口航空運力、倉位依舊緊張,空運價格還將呈上升走勢。針對此問題,DHL全球貨運亞太區首席執行官梁啟元表示,撥開現象看本質——主要還是中國航空運力供需不平衡。
從宏觀角度來看,中國出口航空運力、倉位持續緊張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小包裹的空運需求急劇增長,賣家想通過更快速的物流方式提升消費者網購體驗,同時也能盡快完成交易收回資金;而網購消費者也更期待馬上收到網購的產品。
“跨境電商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B2C的模式,近幾年隨著跨境B2C業務的高速發展,的確會影響到快遞、郵政的需求,甚至會影響到整個空運方面供應需求的分配。尤其是剛剛過去的2017年,航空運輸需求端的增長速度要遠遠大于供應端的速度——小型飛機主要用途是載客,下面空位運輸能力有限,所以主要看的是大型航班的增加,但與電商增長規模相比,杯水車薪。”梁啟元講道。
出口航空運力緊張,除了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整個2017年全球整體貿易回暖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根據《DHL全球貿易晴雨表》顯示,從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貿易和GDP都是呈下降趨勢,直到去年才重新提升。
梁啟元解釋:“2007年以前GDP增加1%,全球貿易增加3%,此后這一比例開始下滑,到2015年、2016年,這一比例呈1:1,即GDP增長1%,貿易也增長1%。但從2017年開始,這一比例再次增加,GDP增長1%,貿易增加超過1%。貿易量的增加也是導致去年整個航空運力緊張的原因之一。”
另外,業內人士表示,除了跨境電商對于航空運力、倉位的需求增加,當前市面上崛起的一批專線物流企業,在近兩年時間也發展到了每天十幾噸、幾十噸的貨運量,這些大體量的業務,也會擠占當前航空的倉位資源。
梁啟元表示:“關于航空倉位的供求問題,DHL會根據大數據計算,預計未來的航空倉位的需求情況,比如我們的《DHL全球貿易晴雨表》就是一個預判的工具之一,我們就會在預測的航空需求的基礎上,安排足夠的多的倉位。”
當然跨境賣家在選擇物流渠道的時候,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合理的多渠道搭配,比如小包配專線,空運配海運,甚至是鐵路跨國運輸。
“我們在七、八年前就著手鐵路運的布局了,截止去年年底,每周大概有六個班次的鐵路往來于歐洲與中國之間。”梁啟元說。
據了解,DHL鐵路運服務涵蓋深圳、成都、重慶、蘇州等城市,向西一直到波蘭、德國,從而再銜接整個歐洲,甚至于到英國。通過鐵路運+海運以及鐵路運+卡車運的方式,還可從歐洲直達東盟、南亞、東亞等國家。
梁啟元介紹道:“從當前物流市場來看,整個鐵路運的需求成長的很快,一方面得益于鐵路運輸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就是方便性。比如,對于一些日韓的客戶來說,從歐洲經鐵路到東北,再承接海運到日本,這樣的運輸價格比空運要便宜的多;與歐洲-中東-日本這樣的純海運模式相比,時效也比以往的六七十天快的多,DHL甚至在這方面做到了四周以下的時效。”
(文/雨果網 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