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CES上沉寂了近十年的Google終于不再保持沉默,從拉斯維加斯的廣告牌到專設展臺上巨大標志牌,以及包下會展中心的城市單軌,2018年的CES,google霸占街頭,無所不在。
如果除去第三方廠商發布基于google解決方案的產品不算,這應該是谷歌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參與CES。那么,為何是2018?Hey,Google!你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就在谷歌高調亮相CES前些天,埃森哲發布了一份足夠觸動敏感者的調查報告:亞馬遜Echo或Google Home等智能語音設備的用戶中,有三分之二減少了對智能手機的使用頻率。這看似是為行業發展背書的用戶行為報告,卻折射出未來移動端流量中心可能向家庭等固定場景偏移的趨勢。
在更廣泛深入的物聯網趨勢下,智能家居成為新風口,以家庭生活為主要內容的新場景帶來了設備、應用、內容的新一輪洗牌,成為一片流量處女地。過去,這片土地待價而沽,而當用戶行為開始發生實質性改變時,科技巨頭們在家居場景點燃了烽煙。
智能語音助手作為場景中最合適的控制中樞,將承擔人類與家庭智能設備交互的重任。谷歌、亞馬遜對智能語音助手的重視,多源于此。
谷歌與亞馬遜瞄準的是家庭場景的流量控制權。新流量場景下促生的產品結構、營銷模式等諸多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都將成為手握控制權之人的優勢資源。這種”身具氣運,社稷永昌”的機會,是科技巨頭永不缺席的宴席。
就在幾日前,ABI Research預測全球智能家居市場在2021年將突破千億美元,而一片全新場景的流量藍海也在其后隱隱閃爍。
PC時代的末端,我們見證了一場浩蕩的流量遷徙——用戶從已日趨飽和PC互聯網轉向移動端,移動互聯網呈現出井噴式發展,Facebook等科技巨頭因此誕生和成長。而7年之后,移動端流量擁擠的河道上開出一條通往室內和家庭的支流,情景讓人似曾相識。
科技記者們喜歡用“挑戰Alexa”作為谷歌在CES上大張旗鼓走上前臺的理由。愛熱鬧的群眾總是樂于看到次席向榜首大打出手的情節——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分析報告,截至去年年底,亞馬遜Alexa的市場份額達到了69%,而Google Assistant的市場份額為25.3%。
作為市場領跑者,亞馬遜去年發布了大量新硬件,包括類似于平板電腦的EchoShow、時尚相機Echo Look、家居控制中心EchoPlus、鬧鐘Echo Spot以及重新設計的Echo等。
谷歌則奮力追趕,在2017年最后幾個月,谷歌推出了售價較低、體型較小的49美元Google Home Mini和售價399美元的Google Home Max。
亞馬遜表示將在今年的展會上展示Alexa的額外能力,其語音助手會出現在Hisense電視、Garmin汽車信息娛樂平臺上,甚至是來自Kohler的浴室鏡上。然而,Kohler方面卻表示,這款名為Kohler Konnect-Verdera VoiceLighted Mirror的智能魔鏡,將來也將提供內置有Google Assistant和蘋果HomeKit技術的衛浴產品。幕后的激烈競爭可見一斑。
事實上,無論是谷歌還是亞馬遜,他們的壓力并不是只來自于某一個科技巨頭——谷歌助手、Siri、Alexa、Cortana、Bixby,每一家大型科技公司都在開發自己的智能語音助手,鮮有缺席。
在去年2017CES期間,擅長從口袋里掏芯片的Nvidia CEO“教主”黃仁勛還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個“機頂盒”——新一代SHIELD以及搭配其使用的SPOT 人工智能麥克風配件,從游戲場景切入智能家庭場景。
在今年CES的專場發布會上,三星沒有帶來關于下一款旗艦手機S9的消息,而是帶來了植入人工智能助理Bixby的冰箱和包括146寸microLED電視在內的智能電視系列。
中國消費者記憶中的砸核桃專業戶諾基亞也將在CES上展示一款全新智能健康產品——Nokia Sleep,一種床上的傳感器。也是繼 Withings Aura、Withings Go 等產品后又一款智能家居新品。
而中國企業也成為不容小覷的挑戰力量。據悉1月9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將在CES展覽中心舉辦一場IoT戰略發布會,以他們今天連發三張天貓精靈的海報來看,新品發布應該涉及智能家居領域。
科大訊飛作為國內語音識別技術領頭羊,也將在本次CES大會上展示一系列產品,其中包括了一款全新人工智能機頂盒,主打家庭場景。
而在國內市場中,科大訊飛已為超過6萬個App、8.9億終端用戶提供智能語音交互服務,據相關數據顯示,科大訊飛已占有中文語音技術市場70%以上市場份額,擁有近20萬開發者。國內小米則采用思必馳的語音交互技術,也推出自己的智能語音助理。
但谷歌保持著非常緊繃的競爭狀態——會前一周高調宣布已經與超過225個品牌的1500多種智能家居設備合作,用霸占街頭的方式宣布Google在2018CES的存在。
在華盛頓郵報看來——在消費電子展上擁有一個官方展位,特別是當它的主要競爭對手亞馬遜沒有這樣做的時候,谷歌其實是在向潛在買家說明,它已經準備好與全球頂級品牌和有趣的初創企業合作了。而在今天,LG就發布了內置Google Assistant 智能助理的ThinQ智能音箱。
而谷歌的選擇早有跡可循。2017年年末,Google云的首席科學家李飛飛谷歌的中國谷開發者大會上,Google AI
中國中心正式成立,以人工智能技術重歸中國市場,不曾遺忘中國人工智能市場。
對谷歌來說,CES是一個極具戰略性的舞臺,一方面包括索尼、HTC、聯想、LG等在內的所有主要硬件合作伙伴都將參展,另一方面,聚集在拉斯維加斯的大量頂級第三方硬件制造商,將為谷歌智能語音助手在不同領域集成應用的潛在機會。
在激烈競爭中,科技巨頭如能在上游生態的競爭中取得優勢,這種優勢勢必將在向下游轉化的過程中擴大——更廣泛的應用集成帶來更廣泛的用戶接觸,將為其在用戶行為分析、場景模型積累以及培養穩定用戶等方面帶來能量。
智能語音助手的核心是語音識別技術,但就在智能語音助手的風口之上,語音識別技術卻遭到了質疑。著名人工智能專家李開復公開唱衰智能語音識別技術,他認為當前的語音識別技術仍然是從Speech
to Text,距離到達Speech to Meaning仍有很長的路。識別率與遠場語音識別問題短時間不能得到良好解決。
就國內目前的狀況而言,目前科大訊飛、搜狗、百度三家都宣稱自己產品的語音識別翻譯技術準確率達到了97%,但也似乎發展到了一個瓶頸期——從97%到99%不是一個輕松的過程。而業界普遍認為,新技術提升準確率30%以上才能降低1%的錯誤率。
面對可能不會迅速到來的技術突破,保持行業熱度,確保應用場景的穩定是重中之重——產品迭代不會迅速觸及技術天花板,已有技術成果足夠覆蓋一款革命性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所以體驗將是用戶留存、場景應用穩定的關鍵所在。
據悉,本次大會上會有更多集成Google Assistant和Alexa的智能語音產品亮相。但目前尚不清楚Google
Assistant將如何幫助谷歌的核心搜索廣告業務。等到本周末CES結束之時,我們也許對智能語音助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對未來數字助手的發展有更寬闊的視野。
而風口之上,鏖戰正急,亞馬遜是否會擴大其領先地位?Google Assistant在未來一年是否會成為Alexa勁敵?我們靜待答案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