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2017年,仍有很多品牌踩到紅線,其中不乏久戰商場的大品牌。本文總結今年國內外的一些“差廣告”,為了告訴大家:以下廣告底線,不要觸碰!
勿踩種族歧視雷區
就在剛過去的10月,多芬(Dove)在Facebook上發布了一條廣告:一名黑人女性在使用多芬的產品后突然變成白人。
該廣告被認為涉“種族歧視”,引發大量抗議,隨后多芬為此發文道歉。
但引起的負面影響一時間很難消除,網上的評論全是憤怒的聲音。
種族歧視是很敏感的問題,任何可能出現隱含解讀的廣告都該避免。
忌綁架消費者價值觀
宜家最近推出了一個廣告,里面的臺詞“再不帶男朋友回來就別叫我媽”引發爭議,令人大跌眼鏡。并非結婚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上架這種綁架消費者價值觀的廣告,宜家官方發布了致歉聲明并撤下了廣告。
每個人都有其生存意義,尊重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不強加價值觀。
不搞性別歧視
今年夏天,奧迪中國發布了一個二手車的廣告,將片中的新娘子比作二手車,婆婆在婚禮上拽耳朵查牙口,如此物化女性的廣告引起了許多網民憤怒。
近幾年,女權(即平權主義)在廣告中經常被提及。在歐美國家,女權更是主流聲音。品牌越來越注重女性觀看廣告后的感受,背后原因是“她”經濟的崛起。在美國,奧迪超級碗放出同工同酬的廣告;在日本,UA請來長澤雅美拍攝廣告《I WILL. 私の意志》為女性代言。
且不論奧迪中國如此明顯的性別歧視,在歐美國家,很隱晦的性別歧視都會被女權主義抨擊。YSL在年初發布了一系列大尺度海報,海報中女郎擺出各種極強性暗示的動作。
推特上,法國人民發起了 #YSL,撤掉你的丟人廣告# 話題抗議海報,表達了對YSL高度物化女性,將女性處于性服從位置的不滿。
女權現在乃至未來都將是廣告界的主流聲音,反其道而行之萬不可取。
別使用帶宗教色彩的元素
澳大利亞肉類畜牧業協會推出了一則30秒的創意廣告,標題為<吃羊肉的并非你一人>。廣告中世界各宗教里的神明共同品嘗羊肉,包括耶穌、迦尼薩、佛陀、摩西等。
然而就是這么一則廣告,引發大批印度教教徒不滿,因為在印度教義中,象頭神迦尼薩是素食主義者。
西澳印度社區發言人表示:“我認為他們還沒意識到,迦尼薩對印度教徒,甚至整個印度社區來說是一位多么受人尊敬的神。”
不了解當地的宗教習俗時,在廣告中不要亂用帶有宗教色彩的元素。
這些雷區,在制作廣告的過程中應時刻謹記。
保持思考:黑人、女性、教徒、同性戀...從不同角色的角度來看,他們是否有可能對這則廣告不滿。
倘若萬一不小心踩中紅線,最好的做法永遠是——撤下廣告,真誠道歉。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